《玉簪记》重排亮相川剧节 恩阳打造“戏窝子”新名片?

“云心水心,有甚闲愁闷?一度春来,一番花褪,怎生上我眉痕?”10月21日,上游新闻记者从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委宣传部获悉,由巴中市恩阳区川剧艺术团与四川省戏曲名家肖得美工作室联袂演出的川剧大幕戏《玉簪记》,将于10月22日至23日在成都新声剧场上演。

《玉簪记》重排亮相川剧节 恩阳打造“戏窝子”新名片?

《玉簪记》剧照。受访者

《玉簪记》作为川剧八大记之一,讲述了道姑陈妙常与书生潘必正之间,因一见钟情而冲破清规戒律,互赠玉簪、鸳鸯坠作为定情信物的爱情故事。其中《秋江》一折于1952年荣获全国戏曲汇演演出一等奖,并被京剧等多个剧种移植,同时出访多国演出,《逼侄赴科》一折是川剧小生代表剧目,也是川剧小生演员参评梅花奖的主要剧目之一,享誉全国,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玉簪记》是体现川剧‘三小’——小生、小旦、小丑表演艺术特点的代表剧目之一,充分体现了川剧的雅俗共赏,是川剧的经典之作,但四川已有近40年未曾上演全本大戏了。” 剧中男主角“潘必正”的扮演者、川剧表演艺术家、梅花奖得主肖德美告诉上游新闻记者,此次重排《玉簪记》并将其作为代表巴中参加第六届川剧节暨四川省第二届川剧汇演的展演剧目,是对川剧传统的一次致敬与传承。

据介绍,此次展演的《玉簪记》由国家一级导演、陈国礼老师担任编剧、导演,邀请88岁高龄的书画家邱笑秋题写剧名,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四川技能大师、梅花奖得主、国家一级演员、本剧领衔主演肖德美担任艺术总监,作曲家何宾担任作曲。领衔主演的还有恩阳本地的国家二级演员杨美、邓发蓉、袁泽政,以及王裕仁等优秀演员。

“《玉簪记》展示了川剧小生的瓜、嗲、媚、秀等表演特点,充分运用了川剧小生程式功法,如褶子功的前踢、后蹬、前含、后含等技巧,扇子功的抛扇、翻扇、转扇,以及旦角的云帚、步法等,让观众沉浸在人物的行动和生活中,领略悲剧喜演的独特风格。”肖德美介绍。

《玉簪记》重排亮相川剧节 恩阳打造“戏窝子”新名片?

《玉簪记》媒体见面会。受访者

在10月21日成都举行的《玉簪记》媒体见面会上,恩阳区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和旅游局副局长李永兵介绍,恩阳人民历来爱看戏、学戏、唱戏,恩阳古镇鼎盛时期有戏楼30余座、川剧班社60多个。据《巴州志》记载,川剧作家黄吉安曾在恩阳待了长达6年之久,创作了众多著名剧作。3500年的米仓古道在恩阳水陆交汇,恩阳古镇因而商贸繁华,江西会馆、湖广会馆、山陕会馆等六大会馆均建有戏楼,加之庙会兴盛,恩阳成为名副其实的“戏窝子”,被称为“恩阳河派川剧”。

为了打造“戏窝子”品牌,恩阳在守正创新的实践中不断寻找新路径。他们通过对传统剧目的改编和现代媒介的运用,拓展川剧观众群体。此次《玉簪记》的演出,就是恩阳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元素的一次成功尝试。同时,恩阳还积极与教育机构合作,将川剧教育纳入地方艺术教育体系,使新一代在成长过程中自然亲近并接纳川剧。

编剧、导演陈国礼认为,《玉簪记》的重排为恩阳“戏窝子”在激活传统戏曲活力、挖掘本土剧目方面提供了新思路。通过深入剖析《玉簪记》的排演实践,可以发现其在剧本改编、角色塑造与舞台表现上展现出的独特魅力,不仅丰富了川剧的艺术内涵,也为恩阳川剧的创新性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肖德美则表示,排演《玉簪记》的过程实质上是对传统戏曲艺术的再诠释与再创造。这一过程促使恩阳“戏窝子”深入理解戏曲传统的精髓,同时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寻求革新,使得剧团在剧目选择和创作上更具多元化。如《斩巴蛇》《太子贬巴州》等本土剧目的排演,不仅丰富了剧团的剧目库,也强化了川剧与地方文化的紧密联系。

上游新闻记者 李文滔

编辑:徐远哲责编:郎清湘,王蓉审核:冯飞

编辑 举报 2024-10-22 12:37

0个评论

暂无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