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进北京大学 仍难于医院挂号?

@九派新闻 消息,时值五一假期,能否顺畅去高校玩耍,大学校园开放成为公众关心的话题,李植再谈大学开放问题。

李植是北京大学工学院副教授,去年12月,其跨越闸机硬闯北大校园一事引发热议。此后数月,大学校园开放问题一直是舆论场上的热点,包括双一流名校在内的多所大学陆续打开大门,但开放的大门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2024年3月1日,复旦大学总务处发布校外访客复旦食堂用餐温馨提示,表示访客可多付50%搭伙费,于规定时间在复旦食堂就餐。4月17日,复旦大学保卫处发布校园参观文明公约,表示学校有权制止或劝离违反公约的访客,并谢绝其再次入校。

日前,在接受九派新闻采访时,李植表示,有大学生完全拒绝校园开放的态度实际上体现了其特权思想认为大学是学生和老师接受、开展教育的场所,外人无权或者不经批准无权进入,这种思想甚至不值一驳。

在校时反对开放、毕业后却又支持开放,对于这种学生,他的评价是,自私自利,毫无社会责任感。

预约进北京大学 仍难于医院挂号?

北京大学西门。图/北京大学

【1】我做好了接受处罚的准备

2023年12月2日,李植和往常一样,长腿一抬就跨过了北大东南门的闸机,强闯进校。他这样硬闯校门已有16年。

2008年以前,北大是完全开放的,后来北大开始实施进门查证制度,他断然拒绝查证新规,选择硬闯,久而久之,保安也习惯了,直到校门口装了闸机。

一开始,李植也尝试刷脸进校,然而闸机个体差异很大,加之使用的还是他1999年版本的人脸图像数据,因此经常识别不出来,天黑时更是如此。

用他的话讲,他经常要在闸机前挤眉弄眼搔首弄姿,最后还是要麻烦保安开闸放肉。

而且李植也不愿授权北大使用自己的个人信息,更不愿在闸机前无故消耗时间,于是他便开始了尾随和跨栏,进校后再迅速往前走,不和保安多纠缠。

然而12月2日那天,保安并不想放过他。

再一次跨过闸机后,李植听到身后保安使用对讲机的声音,一回头,保安正大步向他冲来,距离只有五米远。

他向保安招了招手,随后展开了一场短跑比赛。保安从北大数学科学院追到农园食堂,再到新太阳活动中心地下车库,竟然一直追不上。

李植到达红太阳的时候,保安已不见身影。大约十分钟过后,追他的保安骑着自行车赶来,同时用对讲机汇报发现目标。

他调侃道:你的体力不太行啊,连我都追不上?保安答:是啊,你跑得挺快!我这身大衣太沉了!

李植向保安出示了工作证,并表示只要对方向领导告知自己的名字就没事了。果不其然,后来赶来的巡逻队员也都迅速撤去。

事情到此还没结束。下午,他从南门出校时,保安又让他刷脸,否则打不开闸机。

李植故意问道:出门还这么麻烦?保安答:怎么进的就怎么出。于是他就这样堂而皇之地抬腿而出,同时还告诉保安我就是这么进来的。

出了校门,保安一般也不再管。

但有一次,李植和保安还在门口上演了一场拽背包的拔河比赛,双方拔了两分钟未分胜负,最后以他去保卫部投诉门卫管理制度告终。

他说,我身高腿长,不过是一抬腿而已,远远不需要什么技巧与勇气。我做好了接受处罚的准备,按照校规,给我处分甚至开除都是可能的,我不在乎,不过我觉得北大不会傻成这样。

有感于北大门卫制度以及闸机给人带来的巨大不便,李植在追逐大赛结束后的那晚在知乎发帖,呼吁北大改善门卫制度。此帖引发热议,当天阅读量高达五万。

此后他又连发数帖谈校园开放问题,北大也就此做出了回应。

【2】记忆中的北大可以打5分

副教授跨栏一事引发热议后,北京大学回应称正持续推进校园有序开放,随后取消了出校刷脸的限制。

时隔4个月,李植说,他觉得北大当时的举措不过是在媒体压力下的无奈之举,做做样子而已。自由出校当然迅速落实了,出校刷脸本来就是毫无必要的限制,其荒唐程度大概连北大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了。

其他关于如何加强校园内部管理,如何应对游客潮,如何解决游客带来的各种问题,一概没有,至少我没有看到。

北大现在仍然采用预约进校制。虽然北大明确表示校园参观不收取任何费用,并提醒游客拒绝以任何名义提供参观服务的有偿预约行为。但李植告诉九派新闻,据说免费预约的难度高于医院挂号,而如果肯出钱的话,某红书上说200元一位。

但200元还算是便宜的,据财新网报道,北京大学带入校园、代预约名额等业务的价格在139600元不等。社交平台上的黄牛还介绍,如另外支付399-599元不等的费用,还可以请名校学生作为导游讲解,分享学习经验。

2023年7月,北大通报一研学团利用校友预约同行人员的方式违规牟利,该研学团拆分预约139名学员入校,每人收费10800元,合计收费约150万元,相关46名校友被关闭预约入校权限。这样的研学团数量众多,名目繁杂,且屡禁不止。

李植为大学校园的自由通行程度进行了量化处理,他将其评为5个等级:

5分:进出校门无人过问;

4分:手持证件进校门,保安不细看,也不拦住盘问;游客登记一下就能入校;出校无人过问;

3分:检查证件,游客预约,无数量限制;出校无人过问;

2分:进校严格查证,刷脸,游客预约,有数量限制;出校无人过问;

1分:进校出校都严格查证,刷脸,游客预约,有数量限制;

0分:进校出校由各部门审批,各种码,最好谁也别来谁也别出;

-1分:原地静止。

李植认为,记忆中的北大可以打5分,现在不能。

【3】宿舍分散才是治本之道

今年1月,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马亮发表了一份关于大学校园开放的政策简报。文中明确提到,大学校园开放不仅是大学的社会功能定位问题,而且涉及社会公平问题。

无门路的普通社会公众往往同大学没有任何联系,难以通过校内教职工和学生预约入校。如果大学校园开放仅限于那些有私人关系或特定门路的人群,就会使大学校园成为特定人群的特殊权限。这会进一步加剧社会不公平,并带来大学校园开放的马太效应。

而有条件开放的政策也增添了访客的行政负担即人们在与公共部门打交道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摩擦、遭受的糟糕体验和承担的各类成本。

李植认为,有大学生完全拒绝校园开放的态度实际上体现了其特权思想认为大学是学生和老师接受、开展教育的场所,外人无权或者不经批准无权进入,这种思想甚至不值一驳。而在校时反对开放、毕业后却又支持开放的学生更是自私自利,毫无社会责任感。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研究生卢奕财也支持校园开放,他认为公立的大学校园更应该开放。公立的大学校园是由纳税人缴税维持运营的,它所具备的资源属于公共的资源,应该惠及周边的社区。

在李植看来,部分北大学生不欢迎游客和北大的宿舍条件也有联系,他认为分散才是治本之道,好的宿舍必然是分散式的宿舍,不拥挤,很可能宿舍位于校园核心区域以外甚至完全在校外,这时学生每天都要出入校园,他们不会有那种独占校园的心理。

以北大的中关新园为例,这里是留学生宿舍,与主校园有一街之隔,现在这里就是完全自由开放的,进出都没有人管,游客也可以自由进出,因为这里有餐厅和酒店。这个园区很安静,虽然也是北大校园的一部分。我相信,如果北大学生都能住上这样的宿舍,他们一定不会有独占校园的想法。

事实上,大部分学生并不反对校园开放,他们反对的只是游客的不文明行为。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本科生蔡涵欣表示,有游客会随意带小孩进入自习室,制造噪音;有人在草坪上腕鞭炮、放无人机,还有人在湖边垂钓。农学院的温室、菜园里种的是学生的作品和毕设,甚至是国家农业方面的项目,被游客摘了拿走。

对校园开放后的秩序维持问题,李植认为保安不应站在门口,站在门口其实是无用功,应该把主要力量分配在教学楼和校内巡逻上,要有更精细的管理制度。

他说,校园开放并不意味着游客在校园里处处通行无阻,因为校园自由通行只涉及学校大门的自由进出,而不涉及校内单位和建筑的自由进出,学校管理部门应该加强管理教学楼、办公楼、实验室等建筑的内部和周边秩序,建立保安在重要建筑周边和内部巡逻的制度。

编辑:周自力责编:张松涛审核:冯飞

编辑 举报 2024-05-02 12:11

0个评论

暂无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