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升旗手在开幕式现场落泪,你从他的热泪中读出了 ...?

“为啥我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我爱你,中国!



图片来源:路透社
桐花思雨发呆草疏清浅张先生 33分钟前

这滴泪,让台独分子感受到了末日,让西方帝国主义感受到了窒息,让人民感受到了安定,让全世界感受到了和平。中国军人不流泪,中国军人只用鲜血和白骨捍卫祖国,让中国人民永远不流泪。


ty_木灵江 30分钟前

董万瑞,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1998年长江抗洪的总指挥。董万瑞曾率领3万多名士兵连续奋战5昼夜,成功堵住了决口,创造了“千年一堵,人间奇迹”。在欢送抗洪大军回营时,董将军眼含热泪,这热泪,饱含着对人民的深情,饱含着对子弟兵的疼爱,饱含着对烈士的无限怀念。98特大洪水有多大:成灾面积1.96亿亩,受灾人口2.23亿人,死亡4150人,倒塌房屋685万间,直接经济损失达1660亿元。对抗这样超大规模的灾难,不亚于一次国家级战争。98年我们还没有那么多的机械设备,全靠人力。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就是生动的诠释。当年董万瑞的儿子董三榕也在现场抗洪的部队中,董三榕到达九江时董万瑞是不知道的,两人只在工作的途中打过几次照面,每次都来不及说话就匆匆分开各忙各的。这是将军在大堤上指挥。人在堤在!在广大人民子弟兵义无反顾的英勇奋战下,我们最后取得了抗洪的最后胜利。以下是群众万人空巷欢送人民军队凯旋的照片。你怎么爱人民,人民就怎样爱你。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人民解放军万岁!


曲终人散走过伤悲只是朦胧惜醉颜 23分钟前

谢谢邀请。这名旗手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大队战士闫振,在接受新华社军分社记者采访时,他说:“当我站在场上的那一刻,内心最大的感受就是自豪,作为旗组的一员,我们升起的不仅是一面旗帜,更是国家的尊严,民族的骄傲。在冉冉升起的旗帜背后,是一个强大的中国。”这是这位1999年出生的小战士第一次接触的挂旗任务。为了达到“万无一失,精美绝伦”的效果,他们提前几个月就开始反复演练升旗仪式,每天要反复训练一百多次,就为了能卡准时间,确保每10秒升旗90厘米的要求能精准完成。新华社分享页这个问题也使我想到一些人。军人向来是以刚毅顽强、坚决完成任务、不怕苦不怕累的形象出现在公众视野的,与泪水似乎从不同框出现,毕竟“男儿有泪不轻弹”,能轻伤不下火线,也能负重急行,但是不能哭。我们信赖中国军人,尊重这份职业,但是很多时候会忽略他们其实也是你我中的一员。每年过年,总会有一些人无法团圆。在黑龙江大兴安岭的北极哨所,就有这样一群人。长年陪伴他们的是什么呢?一望无际的雪原,无法抹去的寂寞。唐守龙原来是漠河中队的司务长,他已经驻守北极哨所16年了。恶劣的生存环境和与家人的长期分离,都没让他流过一滴眼泪,可坐在离队的汽车上,他的泪水忍不住流了下来。https://m.acfun.cn/v/?ac=20256659还有河尾滩哨所,在巍巍昆仑的中段,海拔5418米伫立,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哨所的最高纪录。在这里有个“好汉坡”,其实一开始也不叫“好汉坡”,而是叫“绝望坡”,这是河尾滩边防连最前沿的点位,沟壑纵横,峭壁就在近旁,不能通车。在这里要对抗的不仅是生命的极限,还有意志的极限。张博文、杨科,这些年轻的小战士都是二十出头的年龄,在这片环境极其恶劣的地方守着年关——对他们来讲,“年”就是一道“关”,他们要保护这大好河山与万家灯火。镜头对准他们的时候,小战士抽了抽鼻子,记者说“我看见你流眼泪了”,小战士说“没事,刚才沙子进去了”。红其拉甫哨所,27岁的杨涛已经守边防5年,19岁的杜苹哲守边防2年,28岁的王孟君守边防7年,还有温伟伟,张宏宇,程嘉伟,每个人的脸上都有晒脱皮的痕迹,因为气候条件差,年轻的战士们嘴角泛着水泡。他们的背后,红旗猎猎。西部战区,完成高原驻训任务的卫生员蒋洲获批休假,踏上日思夜想的归家征程。他想给妻子一个惊喜,于是什么也没有向妻子透露,他提前准备好鲜花,风尘仆仆站在家门口,妻子没有控制住自己的泪水,蒋洲一边笑一边抱住妻子,镜头前的他眼圈通红。每一个军人的拥抱背后,都藏着无尽的思念。这份思念是相互的,是翻山越海也会走到彼此的面前。老友雪风 @胡雪风18199448560 ,长驻边疆数十载,与家人团圆时刻屈指可数。年前给我发来孩子的视频,儿子嘟嘟已经可以双手拎油桶,长得壮实可爱。他说孩子以后可以凭实力保护家国。谈起儿子语气里满满的自豪与欢喜,谈起妻子则是亏欠至极。这么令他骄傲的孩子,几乎全靠妻子尽心照料,妻子用了全部心血维持家庭的稳定。他是前线战士最信任的“大后方”,他的妻子是他最稳固的“大后方”。雪风和他的战友们,是他们的缩影。而他们大多数人,在赢得生前身后名的同时,付出了千百倍的艰辛,踏过无数难以想象的坎坷。在两万两千多公里的陆地边防线上,每一处,都有他们的脚印。他们在战备训练的时候没有流泪,却在吃到奶奶从千里外寄来的饺子哽咽落泪。他们在站岗放哨的时候没有落泪,却在和家人视频的时候忍着心酸说一句“我很好”。在雪山大漠,在南海西沙,在冰雪覆盖或寸草难生之所,他们在坚守,他们在微笑,在落泪,在互相打趣想休假,他们也在为爱情伤感,为工作焦虑。他们的脸庞黝黑,看起来不够时尚,但他们眼睛很亮,里面有遥远的星空与身边的家国。你看我在文章中列举出来的这些战士的名字,他们听起来那么平凡普通,默默无闻。都不用说载入史册,也许你看过这篇文章,这些名字就已经忘记了。可是我想记住,用力记住这些名字,记下这些通红皲裂的脸颊,记下老茧粗糙的手掌,记下他们的泪水与笑容。我无法成为你们,我想为你们记录下来。就像有一位朋友说的,“从未后悔过”。高山湖泊风景总是壮美,年轻的卫生员小姑娘坐在湖面唱着歌儿,“姑娘好像花一样,小伙儿心胸多宽广...”是啊,姑娘好像花一样,小伙儿心胸多宽广。岁末年终,寒风凛冽,边关飘雪,在我们阖家团聚的时候,请不要忘记卫国戍边的边防军人。什么也不说,祖国知道我。


只因侬太美 22分钟前

升旗手的热泪,应该饱含着很多情感:对祖国的热爱、对站上冬奥会升旗台的自豪、对自己咬牙熬过千百次训练的小小赞许……男儿有泪不轻弹,军人更是提倡“流血流汗不流泪”。所以,他们的眼泪往往更加让人印象深刻。想到了一张照片:照片的主人公叫做张良善,他是一名西藏汽车兵。这张照片中,他跪在妻子的坟墓前,强忍悲恸。他原是阿里军分区叶城留守汽车营的一名战士,在1998年提干前,他已往返阿里280多趟。提干后,他仍带着汽车队翻喀喇昆仑,越冈底斯山,奔跑在这条险象环生的道路上。1992年10月,妻子何桂丽因分娩难产失血过多离他而去。多少年过去了,他不知多少次来看望妻子,坟前被踩出一条小路。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最后挽留 14分钟前

经典,有时就是那么一瞬间。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一名中国军人仰望五星红旗涌出的热泪,打动了整个世界。这张被记者抓拍到的照片,成为北京冬奥会这一宏大历史事件最生动的细节之一。闫振,一个平凡的名字,一张朴实的面孔,迅速登上了热搜。望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闫振不由自主流下热泪。凝视着这张照片,无数年轻网友同样热泪盈眶:“一滴滑落脸颊的热泪,是我所有的骄傲与热爱。”看到这一幕,很多人想起艾青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的确,越是在这样的场合,“祖国”二字就越是实在而亲切——她让人心中泛起温柔的波浪,让人胸中奔腾起一股股热血,让人眼含晶莹的泪花。这一幕,是闫振——这个平凡小伙子人生的永恒瞬间;这一幕,也是讲述中国故事的经典照片。面对蜂拥而至前来采访的记者,这个平日脸上总是洋溢着自信的战士,笑得有些腼腆。回忆起冬奥会开幕式上的那一刻,闫振依然很激动:“当我站在场上时,内心最大的感受是自豪。作为旗组的一员,我们升起的不仅仅是一面旗帜,更是国家的尊严、民族的骄傲。国旗冉冉升起的背后,是一个强大的中国。那一刻,我感觉胸膛更有力量了,所以流泪了!”闫振并不是第一次站在重大任务的现场,也并非第一次站在聚光灯下。他所在的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大队,经常出现在网络热搜榜上。2019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阅兵,仪仗队整齐的排面,让许多网友忘情欢呼;2020年仪仗队走出国门参加俄罗斯红场阅兵,一曲《喀秋莎》成功“抢镜”;2021年迎接第八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仪仗兵小心翼翼承托棺椁、抚平国旗的动作,让人们“破防”……不过,被网友们称为“最帅天团”的他们,因为任务场上的一行热泪登上热搜,这是第一次。多年之后,当人们再次回忆起2022北京冬奥会,也许不会记得闫振的名字,但一定会记得一名共和国军人的热泪。对于“流血流汗不流泪”的中国军人来说,这样的泪水,太珍贵。这热泪,是中国军人对祖国最温情的诉说——如同孩子依偎在母亲身旁,诉说着在她臂弯的佑护下,幼小的自己如何幸福地成长。那成长故事里的点点滴滴,汇聚成至真至诚的家国情怀。这热泪,是中国军人对祖国最深情的告白——一次次冲锋、一次次无畏,只因想要告诉祖国,自己何其有幸能够把生命中最有价值的一段时间汇聚到强国强军的历史潮流中,何其有幸与她荣辱与共、休戚相关。这热泪,是中国军人对祖国最长情的承诺——时代在变,年轻的面孔也在变,但军人对祖国的忠诚永远不变,红色基因的底色永远不变,始终奋进在时代前列的精神永远不变。<hr/>立春那晚,任务结束,23岁的闫振像许多年轻人一样,拿起手机,开始翻阅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热搜:倒计时的“中国式浪漫”,“一鸽(个)都不能少”的家国情怀,各国运动员的定制版羽绒服……当看到各行各业、56个民族代表传递国旗的仪式时,闫振凑近手机屏幕,仔仔细细地看着那庄严而神圣的时刻——五星红旗,在闫振和战友们手中完成最后的传递,挂上旗杆,随着《义勇军进行曲》响起,在国家体育场内冉冉升起。看到这个场景,这个阳光大男孩开心地笑了——他们又一次完成了国家赋予他们的光荣任务。最深情的表白,都是内心的自然流露。闫振没有告诉任何人,国歌响起,他满眼都是升起的五星红旗。那一刻,闫振无法控制激动的情绪,热泪随之滑落脸颊。这个“秘密”恰巧被一位记者发现,并用相机定格下来。很快,闫振那张黝黑的脸庞,连同他坚毅的目光和那行滚烫的热泪,上了热搜。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大队战士闫振在升国旗时激动落泪。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动情时。当我们翻开厚厚的“国家相册”,在那些宏大的叙事下,我们看到了一幕幕中国军人为之奋斗奉献的永恒时刻。若将镜头推近、再推近,我们便会发现那些闪现在这些钢铁男儿眼中的晶莹泪珠。中国军人的热泪,为谁而流?读懂了中国军人的热泪,你就读懂了忠诚,读懂了胜利,更读懂了中国梦、强军梦背后无数接力奋斗的身影。军人的热泪,诠释了祖国的尊严与自豪病房中,低回婉转的《思念曲》响起,电视新闻正在直播第八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仪式。91岁的老兵曹秀湖,扶着床沿吃力地站起来,轻轻拍拍身上的旧军装,缓缓举起右手,对着电视,敬礼。看着电视里仪仗兵将覆盖着国旗的棺椁放下,两行热泪从曹秀湖眼角流下,滑过老兵脸上深深的皱纹,滴落在胸前那行字上:中国人民志愿军。这场景,一如2014年刷屏网络的那张照片。照片中,站在路边迎接首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的曹秀湖,眼含热泪。2014年3月28日,老兵曹秀湖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眼含热泪迎接战友“回家”。老兵的热泪,感动了万千网友。大家透过老兵的热泪,也看到了那段壮怀激烈的历史。14岁那年,一支部队经过曹秀湖的家乡。一句“走吧,跟我们干革命”,点燃了少年心中的火焰。从那天起,曹秀湖跟着部队南征北战,在黑土地上与战友们一起迎接新中国的成立。1950年,曹秀湖所在部队接到紧急命令: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来不及收拾行李,也来不及和家人告别,揣上几个干馒头,曹秀湖和战友们坐着火车,跨过了鸭绿江。在那片陌生的土地上,救护兵曹秀湖一边与战友们冲锋陷阵,一边救护受伤的战友。多少次,曹秀湖眼睁睁看着亲爱的战友牺牲在自己怀里,他甚至来不及心痛,更来不及掩埋战友的遗体,就投入了下一场战斗……在抗美援朝战争中,197653名中华儿女用自己的生命告诉世界:中华民族是吓不倒、压不垮的。胜利的背后,是惊天地、泣鬼神的悲壮牺牲,是一个个英勇无畏的身影,是一个个激情燃烧的生命,更是一个个以身许国的传奇!回国后,曹秀湖在家乡卫生院当了一名防疫员。退休后,他向组织递交了去沈阳东陵义务守陵的申请。这一守,就是11年。守着战友,曹秀湖时常想起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日子,想起那些没能和他一起回来的战友。离开陵园的那天清晨,曹秀湖早早起来,提着水桶,拿着毛巾,仔仔细细地擦拭着每一块墓碑,认认真真地读着每一块墓碑上的名字。孩子们来接他,他却久久不愿离去。他说:“老伙计们,我得走了。有时间我一定回来看你们。跟你们这些战友们在一起,我这心里啊,踏实!”2014年,已经86岁的曹秀湖从新闻里看到志愿军烈士遗骸将要护送回国的消息。当时,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接战友们回家。老兵就这么默默地、笔直地站在人群里,向来车方向不停地眺望,守候在战友们回家的那段最后的路旁。这一守,86岁的老兵就守了5个多小时。当护送烈士遗骸的车队缓缓驶来,曹秀湖默默摘下帽子,目光紧紧跟随着车队行驶的方向。那一刻,世界仿佛都安静了,安静地看着烈士们年轻时的笑脸,安静地看着这位站了5个小时的老兵脸上的热泪。2021年9月2日,曹秀湖在医院的病房里迎回了又一批战友。6天后,这位眼含热泪守了战友8年回家路的老兵,安详地闭上了双眼,与世长辞……老兵的热泪,为谁而流?为了逝去的战友,更为了挚爱的祖国!在老兵的热泪里,我们仿佛看到了志愿军将士为了祖国尊严抛洒的热血,感悟到了“忠魂归故乡”是祖国对他们最大的思念和老兵强烈的民族自豪感……2019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当礼宾车组成的“致敬”方阵驶过天安门,记者的镜头捕捉到一位老兵一边敬礼一边抹泪的感人瞬间。2019年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老兵关茂林右手行军礼、左手抹眼角泪水的照片,迅速登上热搜。资料图片这位老兵叫关茂林。在后来接受媒体采访时,他说,方阵还没行驶到天安门时,眼泪就已经在眼眶里打转了。当听到“向老英雄致敬!向老英雄学习!”的呼喊声时,他想到已经离世的战友们,眼泪就再也忍不住了。就像那首歌里唱到的:“山河无恙烟火寻常,可是你如愿的眺望,孩子们啊安睡梦乡,像你深爱的那样……我也将见你未见的世界,写你未写的诗篇……”对军人来说,有一种享受胜利的方式叫热泪盈眶海天之间,“飞鲨”战机宛如巨椽之笔,划出了一道道令人震撼的不规则航线。巨大的轰鸣声中,“飞鲨”战机降落在航母辽宁舰上。这,是中国航母战斗力建设又一个历史性时刻——新一批舰载机飞行员以出色表现,加入中国海军“尾钩俱乐部”。这批年轻的舰载机飞行员,创造了中国舰载机飞行员培养的一系列之“最”——单批认证人数最多、平均年龄最小、飞行时间最少、认证周期最短。辽宁舰甲板上沸腾了。人群里,海军航空大学某训练团舰载机飞行教官艾群悄悄转过身,迅速擦掉眼眶里的泪水。每一次,艾群带教的飞行学员着舰成功,他内心总有着难言的激动,也只有在这时,一向爱说爱笑的他才会落泪。傍晚,夕阳的余晖洒向海面,欢声笑语还在辽宁舰飞行甲板上回荡。艾群踱步到一处安静角落,出神地望着起伏的海浪。从舰载机飞行员到舰载机飞行员教官,每一次看到学员们驾机起降,艾群都像看到那时的自己。“他们比我们幸运。”接受采访时,艾群笑着说,语气里带有一点羡慕,“我们那时候没经验、没教材,连飞机都少,简直是‘三无产品’!”艾群用东北话幽默地说道。这是艾群擅长的方式——以幽默乐观,度过了舰载机飞行事业发展初期的举步维艰,度过了痛失战友的“至暗时刻”。现在,艾群也用这样的方式带给学员自信和希望。第一回飞上航母,艾群是唱着歌去的。驾驶着歼-15战机,艾群终于看见了航行在万顷碧波之上的航母辽宁舰。此刻,巨大的航母在他的视线里,就像“一片飘在大海里的树叶”。艾群调整战机姿态,对正跑道,放下尾钩。轰鸣声传来,歼-15两个主轮接触甲板的一刹那,激起了两道烟尘。瞬间,机腹后的尾钩精准地挂住第3根拦阻索。战机滑行数十米后,稳稳地停了下来。那天,成功着舰的艾群与战友们庆祝合影。相机快门按下的前一刻,艾群从胸前的口袋里掏出一把小手电。他用力握住手电,将它再次贴近自己胸口,微笑着拍下成为“尾钩俱乐部”成员后的第一张照片,眼中却已泛起泪光。这把小手电的主人,是艾群同期战友——张超。2016年4月27日,他们飞上航母进入倒计时阶段,张超在陆基模拟着舰训练中壮烈牺牲,用自己年轻的生命为中国航母事业立起了一座熠熠闪光的“航标”。张超牺牲那天,恰巧是战友孙宝嵩生日。当天早上,炊事班的战友还专门为他准备了一碗长寿面。那天,一桌子饭菜端上桌,又端下去热,热过几次,依然没有人吃上一口。也是从那一天起,孙宝嵩再也没过过生日。那是中国航母舰载机发展路上最悲痛的一个月,曹先建重伤,张超牺牲,这支负重前行的队伍仿佛走进了峡谷……“任何伟大事业在前进路上都会遇到坎坷,但我们不能就此原地踏步!”孙宝嵩激励战友们。停飞一个多月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孙宝嵩第一个跨上战机,升空起飞,用喷出的尾焰再一次点燃心中的希望。“几代人昨天的努力和探索,已经累积成为今天我们可感可触的舰载机航迹。守望并践行我们今天的梦想,才能收获并拥有灿烂的明天。”孙宝嵩动情地说。在那一次次震撼海天的起降中,我们看见了航母舰载机飞行员们拼搏的身影;在那一颗颗晶莹的热泪里,我们看到了中国航母人梦想的星辉,以及中国军人为了胜利义无反顾的执着追求。飞行教官王勇一直记得这样一幅壮美画面——2017年7月,王勇随航母辽宁舰到访中国香港。在辽宁舰即将抵达时,海面上突然出现一道彩虹,就好像一道欢迎辽宁舰的拱门横跨于海面之上。巨大的辽宁舰穿“拱门”而过,站在舰岛上的王勇感觉热血沸腾。辽宁舰对香港市民开放,一对满头银发的华侨夫妇走上辽宁舰甲板。迎着海风,他们慢慢蹲下,轻轻抚摸着甲板,就像抚摸着母亲的面庞。看到这一幕,王勇的眼眶湿润了,他对身边的战友说:“你看,这就是我们飞行的意义,这就是我们胜利的意义!”每一个热泪盈眶的瞬间,都是强国强军征程生动的注脚2021年7月1日,北京天安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呼啸声中,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的10架歼-10战机组成“71”字样轰鸣而至,引来现场观众的阵阵喝彩。同一时刻,一位“老飞”正坐在电视机前,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里的歼-10战机,心潮澎湃。这位“老飞”,名叫雷强,歼-10战机首飞试飞员。1998年3月23日,歼-10战机首飞的日子。仔细算来,歼-10战机从立项到样机研制历时整整13年,多少人熬白了头,多少科研工作者倾尽了心血。按国际惯例,一款新型战机的新技术采用率一般不超过30%。歼-10战机新技术采用率达60%以上,这在世界航空史上前所未有,风险可想而知。一头银发的宋文骢走到雷强面前,眼神中充满期待:“飞机准备好了,就看你的了。”“放心,就是摔,我也会把飞机摔在跑道上!”说完这句话,雷强大步跨上战机。点火、滑出、加速、拉杆……歼-10战机呼啸着冲向蓝天。那是宋文骢第一次感觉20分钟如此漫长。终于,雷强驾驶歼-10战机平稳着陆。现场沸腾了,所有人热泪盈眶。歼-10首飞成功后,雷强把现场录像拿回了家。这是他交给父亲的一份“满分答卷”。雷强的父亲雷雨田,是新中国第一代飞行员。在飞行时间还不到100个小时的情况下,他就驾机上了抗美援朝战场,和战友们创造了与对手“空中拼刺刀”的传奇。那天晚上,年过八旬的雷雨田独自一人坐在小马扎上,一边看儿子试飞的录像,一边抹眼泪。半小时的片子,老人家看了一遍又一遍……时光年轮,记录每个人的变化;时代际遇,塑造每个人的人生。如果从另一个角度解读这句话,每个人的变化才能累积出时代的变化,我们在不同人的人生际遇里也读懂了行进中的时代。这其中,中国军人每一个热泪盈眶的瞬间,都是强国强军征程生动的注脚。2017年,香港回归20周年。20岁的战士甘雨骄傲地站在香港中环军营的哨位上,面对营区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热泪盈眶。20年前,与甘雨年纪相仿的驻港部队某步兵旅一营二连连长徐继涛,与战友们一起在大雨滂沱中进驻香港。在官兵们的热泪中,五星红旗第一次飘扬在香港上空。2018年11月17日,许多人的微信朋友圈为一位老人的离去刷屏。这位老人是程开甲,中国“两弹一星”元勋。50多年前,程开甲和他的战友们伫立在西北戈壁上,凝望着半空中腾起的蘑菇云喜极而泣。在他们的热泪中,中国人拥有了原子弹,他们用自己的脊梁挺起了中国的脊梁……一行热泪有多重?中国军人的热泪告诉我们:站在强国强军的历史坐标上,一行热泪重千钧!或许,你见惯了中国军人的一默如雷;或许,你见惯了中国军人的严肃紧张。但,当他们的眼角淌出热泪,那一定是触动了心中最柔软的弦。那根“弦”,是他们用青春与热血守护的瑰宝,从不张扬,却充满力量。(来源:解放军报;作者:孙伟帅)


编辑 举报 2023-11-28 14:42

0个评论

暂无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