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河南卫视的一些特色节目坚持了一二十年??
抛开江苏、浙江、湖南卫视这样的一流卫视不讲,作为二流电视机台,河南卫视的一些老牌节目:华豫之门、梨园春、武林风、汉字英<爱尬聊_健康养生>雄、打渔晒网等多数是十几年不停的节目,虽然算比较有特色的,但是真的是否有很多观众,外省人感觉与其他二流卫视相比如何?省内人心中如何评价?
U44658****37606 13小时前 如果是90前的河南及其周边地区的小伙伴,应该还记得当年河南台能把一档传统戏曲节目《梨园春》做到火爆成啥程度吧?在2001年除夕黄金档,直接跟央视春晚叫板!年底连演三天戏,年三十晚上戏曲总决赛,和春晚同时间进行!盛况空前,我们那栋楼基本春晚时间都在看《梨园春》(我们家除了赵本山小品切回来,小品完立刻切回梨园春),记得最后总冠军赢了一辆小轿车!!其实河南台是第一批创立海选选秀节目的,在90年代开始就开启全民海选唱戏、竞赛打擂的形式,思维超前。不过他却把这种形式用在了传统文化类节目上。那时候经常看到山东安徽江苏河北湖北山西……甚至还有台湾人不远万里跑到河南参赛唱豫剧,曾记得还有维吾尔族、朝鲜族、高山族优秀选手!一档传统戏剧节目硬是把河南传统戏推向五湖四海。还专门设置“少儿组”擂台打擂,把传统戏剧的传承从幼儿抓起。少儿组戏曲擂台获胜者《梨园春》还坚持送戏下乡、深入新疆、甘肃等地搞专场演出。还曾经举办过“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50周年专场晚会,坚持办“为人民大众的艺术栏目”。那时候多少豫剧爱好者打心底里瞧不起京剧,”河南戏从来不用靠国家养着!“豫剧《朝阳沟》选段,维吾尔族姑娘唱豫剧,亲家母对唱台湾豫剧团《穆桂英》山寨招亲,穆桂英灵动、杨宗保俊俏在《梨园春》带动下,周边省市也开始上马同类传统戏曲节目。比如安徽台的《相约花戏楼》,还有山西台的《走进大戏台》。以至于后来芒果台开始搞《超级女声》《快乐男声》的时候,还有不少人认为是抄《梨园春》的形式。~~~~~~~~~~~~~~~~~~~~~ 再比如,很多人都有耳闻的《武林风》。在00年代时期,中国传统搏击类赛事基本为空白,乱象丛生,当年坊间对传统搏击的质疑很严重。这下河南台坐不住了,别的电视台可以不出手,但自己不出手。不然你让别人怎么看中原武学?怎么看少林寺?怎么看塔沟几万习武少年?怎么看中华搏击?于是自己出山弄了个档节目填补空白,收获了一批观众,我们村好多老太太就是忠实粉丝——说是“这节目中,就爱看男滴对打、有男子大汉样”……你要知道00年代是什么市场?正是海选选秀类节目蜂拥而上、小鲜肉 娘炮 反串现象、流量现象、饭圈现象开始出现、资本席卷文艺市场的时间点……然而河南台依然在办自己的土老帽节目,不山寨海外,全靠自己琢磨点子。~~~~~~~~~~~~~~~~~~~~~ 接着就有了河南台的《汉字英雄》。在2013年前后,流量现象风起云涌,暑期档歌唱类等选秀节目混战扎堆、网红经济炙手可热的时候。河南台大约是觉得自己农耕形象也不适合搞那些洋气、高大上的节目。于是觉得必须要提提传统文化了,不能都去搞流行歌啊。这个事,你中原台不搞,你让老祖宗颜面往哪搁,甲骨文可是在你家躺着呢。于是乎《汉字英雄》又隆重登场。估计河南台也没想到这盘文化类节目的冷菜,居然也能成为观众网友们的最爱。收视率逐步上升,频频跻身全国收视前十,吸引了许许多多观众的注意。一度甚至冲击各大歌曲类选秀热播节目。群众不是不喜欢传统文化,而是没有渠道和资源。另外,守着这么多古物古迹和历史资源,河南台在2004年率先搞古董鉴宝类节目来普及文物知识的节目《华豫之门》。还带动了其他很多电视台的相关节目出现。然而至今为止,河南台也没有因此买流量、变现网红经济,也许是不懂。就连这次除夕和元宵晚会的流量,也基本全靠群众自发。~~~~~~~~~~~~~~~~~~~~~ 其实不单是河南一个台,河南很多台这种“接地气”为群众办节目的台风是一贯的。90-00年代的“河南台都市频道”,想必很多人也有印象。为了民生问题,不惜血本。比如当年的“黑砖窑”报道,就是河南台的记者,打扮成要饭的智力残障人员在火车站趴在地上要饭吃了一个月,让自己故意被抓到黑砖窑里,九死一生,才把黑砖窑给报道出来。当年被都市频道带领,地方县市台也涌现一批为群众解决民生的栏目。现在河南广播电视台的《小莉帮忙》也继承了当年的风格,关注民生问题。文化工作者不要把自己当成是脱离群众高高在上的说教者,要把自己的位置摆正,知道自己也是群众的一员。再举个小众的例子。比如河南省鲁山县电视台的一档节目《天南地北鲁山人》。应该算是国内原创第一档”平凡人的节目”。河南外出人员多,这节目每期讲述一个在五湖四海闯荡的鲁山人的故事,不需要你是人中龙凤,只需要你兢兢业业,有拼搏的故事讲给故乡人听,都可以主动联系栏目组去采访你做一期节目。《天南地北鲁山人》现在节目已经做了上百期,讲述了上百个乡亲们拼搏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全县观众。节目主任张朝岑,也因此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在疫情期间,他利用节目的海内外老乡资源为鲁山县筹措防疫物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节目主任张朝岑~~~~~~~~~~~~~~~~~~~~~~~~~~~~~没有欧美日韩节目可供山寨模仿、没有流量资本能够套现获利。还经常面临经费紧张问题。河南的文艺工作者就是这样兢兢业业坚持着。被抄袭也后知后觉,从不吱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毕竟文艺的中心问题“是一个为群众的问题、和一个如何为群众的问题”。
旅游行走过伤悲只是朦胧惜醉颜 13小时前 说两个河南台比较古老的电视节目吧,现在都没有了一个是乐海冲浪,是一款音乐类的电视节目,我记得我上小学时候,我姐上初中时候,经常跟着我姐看这个节目,然后等她看完我占用电视玩我的小霸王。这是一款介绍流行音乐和打榜的音乐节目,80后的河南人肯定有一些印象,我当时印象比较深的有黎明和F4,什么每周冠军榜,热播榜什么的,跟现在很多音乐推荐类节目差不多。这个会在每天中午吃饭时间播出,所以我们一般都是看着电视吃着饭,印象比较深。不知道后来为什么没有了。第二个是萝卜白菜,是一个娱乐类节目,也是那个年代的,好像是每周五晚上播出,大概8点左右,我还清晰的记得这个节目口号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跟现在的快乐大本营差不多。这个界面是分两个队伍,萝卜队,白菜队,然后两个队伍比拼,得奖那种。印象比较深的就是每周我和我姐都会各自支持一个队伍,然后看谁获胜。因为是周五,可以看电视到很晚,而且作业都可以留到周末写,所以我爸妈也不会管很严,现在想想真的是其乐融融。好像跑题了。河南台我觉得最大特点就是接地气,但又不是很土,很符合广大人民的审美特点,做的节目都不是一些很洋气的界面,都能让普通群众乐在其中。最近都在吐槽山东和陕西卫视,庆幸河南台这方面还算不错的,至少广告和节目不是那个土。我觉得这个度把握的是最好的,既不是像湖南台什么的那样,节目都很洋气高大上,不接地气,又不是太接地气反而很土,能让广大河南群众都接受而且基本上没受什么批评,一些推广古老文化的节目也做的很好,河南台我觉得挺不错的了。
烈烛 13小时前 没有人说河南公共频道的《百姓调解》栏目吗?这个栏目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不是把被调解人请到演播厅,而是由百姓调解员走到被调解人的家里进行调解。不管酷暑还是寒冬,一次调解长达一天很正常,有时还不止一次去。调解时也不是只听当事人自己说,而是会到邻居,同事,朋友处侧面了解真实情况。最值得一提的是:百姓调解员的三观是真的正,对于有家暴,赌博,酗酒等原则问题的家庭纠纷不会一味劝和,而是对有劣行者严厉批评。即使另一方选择原谅,也会劝其在律师见证下签署为期三月(也可能是半年)的观察期协议,约定如若在期限之内再犯,同意离婚之类的。分寸很是得当。还有《小莉帮忙》,帮助普通百姓解决实际问题,那些小莉说话真的有理有据,过后还会电话回访。从中能学到不少知识和应对方法呢!
鲸屿._064 13小时前 我想讲一些比较久远的往事,算是略谈河南卫视沉寂多年的原因吧。前几年,河南台做某档青少年国学类节目,节目编导亲自去学校挨班选人,选出大概几百位比较符合节目需要的,编导再一个一个和这些学生深入聊天,选出最适合节目录制的几位邀请他们去做节目。用心到什么地步呢?现在的编导依然对当年每个学生的特长和相处点滴如数家珍。最后,根据他们各自的特点、性格、经历给每位学生拍精致的小宣传片,期期如此,人人如此。事实上要承认当时这些节目的收视率并不高,甚至只有本地人偶尔换台能切到。说句没人看也不过分,但是这不妨碍他们把这个孤独的创作模式坚持了十年之久。时间快进到近些年,当各大卫视都向娱乐化进军,开始着眼流量、广告等更可观更直接的利益因素时,河南卫视依然没有选择转型。著名的综艺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和《成语大会》其实都是后来者,开语言文字舞台竞技节目先河的是河南卫视的《汉字英雄》和姊妹篇《成语英雄》。除此之外,《梨园春》也是中国戏曲类节目的领路人,《武林风》、文物鉴宝节目《华豫之门》,还有无赞助无流量纯原创独独低收视的《少林英雄》质量一样在线。所以我们所看到的,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台忽然运气爆棚做出一档火爆全国的传统文化舞台,这并不是真相。真相是他们已经探索、学习、磕磕绊绊又孤独地在文化舞台上尝试了成千上百次——这一次,只是厚积薄发,苦尽甘来。我想再补充两个细节,在河南卫视今年的元宵奇妙夜上,特地安排了一个名为《五世请缨》的戏曲节目。原本只需一位佘太君表演,此番却来了四位佘太君——边境冲突中,牺牲了四位烈士。曲中有唱词:
qkoufu248 13小时前 我是河南人,这个问题一定要回答。首先说一下,河南卫视的节目在河南人那里是非常非常非常受欢迎的!我最近关注的少了,至少前些年真的是这样。 九几年、两千年的梨园春在河南的影响,不亚于05年的超级女声、12年的中国好声音在全国的影响。当时真的是男女老少都在看梨园春、谈论梨园春,那时候舞台上的擂主在河南也是家喻户晓的名人!武林风刚播的头几年也是这样,我们都是每期必看。后来,到外省读书,关注的少了,因为看电视少了。到了外省才知道别人都看湖南卫视江苏卫视浙江卫视。 但跟着看了几次之后发现,这些台的娱乐节目除了搞笑就是搞笑,没有任何内涵。而河南卫视无论是梨园春、武林风还是华豫之门、汉字英雄,都在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和地方文化。我觉得,河南卫视所产生的影响力,对文化传承的作用,对观众文化水平的提升,要远比这些娱乐卫视高的多!虽然他的全国收视率,赶不上这些娱乐卫视,但它的存在非常有必要,也非常有价值。 用一句话总结,河南卫视的节目老百姓爱看,有文化、有底蕴、接地气,所以才有生命力,才能办二十几年而不衰。 补充(给没看过河南台的知友):《梨园春》,戏曲类节目,有比赛有表演。《华豫之门》,讲中国传统文化,当然也有鉴宝,品鉴古物。《武林风》,武术打擂及表演节目。《汉字英雄》,关于汉字的节目,比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要丰富得多,不光是听写。
U44658****37606 13小时前 如果是90前的河南及其周边地区的小伙伴,应该还记得当年河南台能把一档传统戏曲节目《梨园春》做到火爆成啥程度吧?在2001年除夕黄金档,直接跟央视春晚叫板!年底连演三天戏,年三十晚上戏曲总决赛,和春晚同时间进行!盛况空前,我们那栋楼基本春晚时间都在看《梨园春》(我们家除了赵本山小品切回来,小品完立刻切回梨园春),记得最后总冠军赢了一辆小轿车!!其实河南台是第一批创立海选选秀节目的,在90年代开始就开启全民海选唱戏、竞赛打擂的形式,思维超前。不过他却把这种形式用在了传统文化类节目上。那时候经常看到山东安徽江苏河北湖北山西……甚至还有台湾人不远万里跑到河南参赛唱豫剧,曾记得还有维吾尔族、朝鲜族、高山族优秀选手!一档传统戏剧节目硬是把河南传统戏推向五湖四海。还专门设置“少儿组”擂台打擂,把传统戏剧的传承从幼儿抓起。少儿组戏曲擂台获胜者《梨园春》还坚持送戏下乡、深入新疆、甘肃等地搞专场演出。还曾经举办过“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50周年专场晚会,坚持办“为人民大众的艺术栏目”。那时候多少豫剧爱好者打心底里瞧不起京剧,”河南戏从来不用靠国家养着!“豫剧《朝阳沟》选段,维吾尔族姑娘唱豫剧,亲家母对唱台湾豫剧团《穆桂英》山寨招亲,穆桂英灵动、杨宗保俊俏在《梨园春》带动下,周边省市也开始上马同类传统戏曲节目。比如安徽台的《相约花戏楼》,还有山西台的《走进大戏台》。以至于后来芒果台开始搞《超级女声》《快乐男声》的时候,还有不少人认为是抄《梨园春》的形式。~~~~~~~~~~~~~~~~~~~~~ 再比如,很多人都有耳闻的《武林风》。在00年代时期,中国传统搏击类赛事基本为空白,乱象丛生,当年坊间对传统搏击的质疑很严重。这下河南台坐不住了,别的电视台可以不出手,但自己不出手。不然你让别人怎么看中原武学?怎么看少林寺?怎么看塔沟几万习武少年?怎么看中华搏击?于是自己出山弄了个档节目填补空白,收获了一批观众,我们村好多老太太就是忠实粉丝——说是“这节目中,就爱看男滴对打、有男子大汉样”……你要知道00年代是什么市场?正是海选选秀类节目蜂拥而上、小鲜肉 娘炮 反串现象、流量现象、饭圈现象开始出现、资本席卷文艺市场的时间点……然而河南台依然在办自己的土老帽节目,不山寨海外,全靠自己琢磨点子。~~~~~~~~~~~~~~~~~~~~~ 接着就有了河南台的《汉字英雄》。在2013年前后,流量现象风起云涌,暑期档歌唱类等选秀节目混战扎堆、网红经济炙手可热的时候。河南台大约是觉得自己农耕形象也不适合搞那些洋气、高大上的节目。于是觉得必须要提提传统文化了,不能都去搞流行歌啊。这个事,你中原台不搞,你让老祖宗颜面往哪搁,甲骨文可是在你家躺着呢。于是乎《汉字英雄》又隆重登场。估计河南台也没想到这盘文化类节目的冷菜,居然也能成为观众网友们的最爱。收视率逐步上升,频频跻身全国收视前十,吸引了许许多多观众的注意。一度甚至冲击各大歌曲类选秀热播节目。群众不是不喜欢传统文化,而是没有渠道和资源。另外,守着这么多古物古迹和历史资源,河南台在2004年率先搞古董鉴宝类节目来普及文物知识的节目《华豫之门》。还带动了其他很多电视台的相关节目出现。然而至今为止,河南台也没有因此买流量、变现网红经济,也许是不懂。就连这次除夕和元宵晚会的流量,也基本全靠群众自发。~~~~~~~~~~~~~~~~~~~~~ 其实不单是河南一个台,河南很多台这种“接地气”为群众办节目的台风是一贯的。90-00年代的“河南台都市频道”,想必很多人也有印象。为了民生问题,不惜血本。比如当年的“黑砖窑”报道,就是河南台的记者,打扮成要饭的智力残障人员在火车站趴在地上要饭吃了一个月,让自己故意被抓到黑砖窑里,九死一生,才把黑砖窑给报道出来。当年被都市频道带领,地方县市台也涌现一批为群众解决民生的栏目。现在河南广播电视台的《小莉帮忙》也继承了当年的风格,关注民生问题。文化工作者不要把自己当成是脱离群众高高在上的说教者,要把自己的位置摆正,知道自己也是群众的一员。再举个小众的例子。比如河南省鲁山县电视台的一档节目《天南地北鲁山人》。应该算是国内原创第一档”平凡人的节目”。河南外出人员多,这节目每期讲述一个在五湖四海闯荡的鲁山人的故事,不需要你是人中龙凤,只需要你兢兢业业,有拼搏的故事讲给故乡人听,都可以主动联系栏目组去采访你做一期节目。《天南地北鲁山人》现在节目已经做了上百期,讲述了上百个乡亲们拼搏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全县观众。节目主任张朝岑,也因此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在疫情期间,他利用节目的海内外老乡资源为鲁山县筹措防疫物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节目主任张朝岑~~~~~~~~~~~~~~~~~~~~~~~~~~~~~没有欧美日韩节目可供山寨模仿、没有流量资本能够套现获利。还经常面临经费紧张问题。河南的文艺工作者就是这样兢兢业业坚持着。被抄袭也后知后觉,从不吱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毕竟文艺的中心问题“是一个为群众的问题、和一个如何为群众的问题”。
只有代表群众才能教育群众,只有做群众的学生才能做群众的先生。如果把自己看作群众的主人,看作高踞于“下等人”头上的贵族,那末,不管他们有多大的才能,也是群众所不需要的,他们的工作是没有前途的。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42.5)
旅游行走过伤悲只是朦胧惜醉颜 13小时前 说两个河南台比较古老的电视节目吧,现在都没有了一个是乐海冲浪,是一款音乐类的电视节目,我记得我上小学时候,我姐上初中时候,经常跟着我姐看这个节目,然后等她看完我占用电视玩我的小霸王。这是一款介绍流行音乐和打榜的音乐节目,80后的河南人肯定有一些印象,我当时印象比较深的有黎明和F4,什么每周冠军榜,热播榜什么的,跟现在很多音乐推荐类节目差不多。这个会在每天中午吃饭时间播出,所以我们一般都是看着电视吃着饭,印象比较深。不知道后来为什么没有了。第二个是萝卜白菜,是一个娱乐类节目,也是那个年代的,好像是每周五晚上播出,大概8点左右,我还清晰的记得这个节目口号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跟现在的快乐大本营差不多。这个界面是分两个队伍,萝卜队,白菜队,然后两个队伍比拼,得奖那种。印象比较深的就是每周我和我姐都会各自支持一个队伍,然后看谁获胜。因为是周五,可以看电视到很晚,而且作业都可以留到周末写,所以我爸妈也不会管很严,现在想想真的是其乐融融。好像跑题了。河南台我觉得最大特点就是接地气,但又不是很土,很符合广大人民的审美特点,做的节目都不是一些很洋气的界面,都能让普通群众乐在其中。最近都在吐槽山东和陕西卫视,庆幸河南台这方面还算不错的,至少广告和节目不是那个土。我觉得这个度把握的是最好的,既不是像湖南台什么的那样,节目都很洋气高大上,不接地气,又不是太接地气反而很土,能让广大河南群众都接受而且基本上没受什么批评,一些推广古老文化的节目也做的很好,河南台我觉得挺不错的了。
烈烛 13小时前 没有人说河南公共频道的《百姓调解》栏目吗?这个栏目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不是把被调解人请到演播厅,而是由百姓调解员走到被调解人的家里进行调解。不管酷暑还是寒冬,一次调解长达一天很正常,有时还不止一次去。调解时也不是只听当事人自己说,而是会到邻居,同事,朋友处侧面了解真实情况。最值得一提的是:百姓调解员的三观是真的正,对于有家暴,赌博,酗酒等原则问题的家庭纠纷不会一味劝和,而是对有劣行者严厉批评。即使另一方选择原谅,也会劝其在律师见证下签署为期三月(也可能是半年)的观察期协议,约定如若在期限之内再犯,同意离婚之类的。分寸很是得当。还有《小莉帮忙》,帮助普通百姓解决实际问题,那些小莉说话真的有理有据,过后还会电话回访。从中能学到不少知识和应对方法呢!
鲸屿._064 13小时前 我想讲一些比较久远的往事,算是略谈河南卫视沉寂多年的原因吧。前几年,河南台做某档青少年国学类节目,节目编导亲自去学校挨班选人,选出大概几百位比较符合节目需要的,编导再一个一个和这些学生深入聊天,选出最适合节目录制的几位邀请他们去做节目。用心到什么地步呢?现在的编导依然对当年每个学生的特长和相处点滴如数家珍。最后,根据他们各自的特点、性格、经历给每位学生拍精致的小宣传片,期期如此,人人如此。事实上要承认当时这些节目的收视率并不高,甚至只有本地人偶尔换台能切到。说句没人看也不过分,但是这不妨碍他们把这个孤独的创作模式坚持了十年之久。时间快进到近些年,当各大卫视都向娱乐化进军,开始着眼流量、广告等更可观更直接的利益因素时,河南卫视依然没有选择转型。著名的综艺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和《成语大会》其实都是后来者,开语言文字舞台竞技节目先河的是河南卫视的《汉字英雄》和姊妹篇《成语英雄》。除此之外,《梨园春》也是中国戏曲类节目的领路人,《武林风》、文物鉴宝节目《华豫之门》,还有无赞助无流量纯原创独独低收视的《少林英雄》质量一样在线。所以我们所看到的,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台忽然运气爆棚做出一档火爆全国的传统文化舞台,这并不是真相。真相是他们已经探索、学习、磕磕绊绊又孤独地在文化舞台上尝试了成千上百次——这一次,只是厚积薄发,苦尽甘来。我想再补充两个细节,在河南卫视今年的元宵奇妙夜上,特地安排了一个名为《五世请缨》的戏曲节目。原本只需一位佘太君表演,此番却来了四位佘太君——边境冲突中,牺牲了四位烈士。曲中有唱词:
“年少人盼的是立功边境,年老人我喜的是啊,一门忠贞”那是其中两位牺牲的河南籍烈士,肖思远和王焯冉,家乡没有忘记他们。在这个千灯辉映的场景里,桥中央两盏灯笼黯淡,正是为两位烈士而灭。第二,河南台即使在《唐宫夜宴》爆红后,加急赶制的《元宵奇妙夜》和一众彩蛋视频依然紧紧围绕着本土文化。有唐宫小姐姐跳舞打卡河南省各个著名景点,还干脆直接把拍摄地安在了登封观星台、洛阳明堂、应天门、河南博物院。人在画中游游的是开封盛景《清明上河图》,想给自家宝藏网红省河南正名的“野心”跃然屏幕上。这又是一个可爱的“夹带私货”行为。所以,河南台有两次转型的机会。第一次,跟随各大卫视走向娱乐和流量的路线;第二次,是爆红后明明可以选择迎合更大观众群体的爱好,追逐热点潮流,而不是执着于本土。但是他们都没有。正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顶着娱乐化赚快钱的大潮,背负着长久以来的地域歧视,一个曾经没有话语权也没有收视的地方台,还是毅然选择做繁华演艺行业的逆行者。我觉得在当代传媒影视行业依然能看到这样一个团队,这样一群人,是一个国家文化传承的幸运和希望。河南卫视今年的苦尽甘来,最大的益处并不是节目本身,而是证明了当代观众的主流审美依然是健全和理智的,以心血浇灌的影视文化和作品,即使一无所有,也总有得到关注的一刻。证明了“传统文化+舞台”形式最重要的并不是“舞台”而是“文化”。证明了传统文化综艺化是完全可行的一件事。不仅能做,还能做得举国喝彩。这怎么能不让人大称快慰呢。<hr/>害,看了看评论蛮感动的,谢我的大可不必鸭。昨晚有感而发,写完才发现原来是五年前的问题了。河南卫视在五年前就被这样零星的关注过,今我来思,他们又坚持了一个五年。有此『快慰』的想法是因为我也是影视传媒专业在读的大学生,我不知道何时流量、收视成了专业内逃不开的话题,成了从业者竞相追逐的对象。但我记得我们的教科书上明明告诉我们,要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啊。所以,河南卫视的坚持,对我个人的影响很大,对影视行业所有理想主义者的影响都很大。他们告诉我,沉下心来做好艺术,还有希望。这个领域还没有完全被快餐式作品裹挟,我们的观众依然期待真正的好作品。所以,应该是我感谢你们鸭!(比心心)
qkoufu248 13小时前 我是河南人,这个问题一定要回答。首先说一下,河南卫视的节目在河南人那里是非常非常非常受欢迎的!我最近关注的少了,至少前些年真的是这样。 九几年、两千年的梨园春在河南的影响,不亚于05年的超级女声、12年的中国好声音在全国的影响。当时真的是男女老少都在看梨园春、谈论梨园春,那时候舞台上的擂主在河南也是家喻户晓的名人!武林风刚播的头几年也是这样,我们都是每期必看。后来,到外省读书,关注的少了,因为看电视少了。到了外省才知道别人都看湖南卫视江苏卫视浙江卫视。 但跟着看了几次之后发现,这些台的娱乐节目除了搞笑就是搞笑,没有任何内涵。而河南卫视无论是梨园春、武林风还是华豫之门、汉字英雄,都在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和地方文化。我觉得,河南卫视所产生的影响力,对文化传承的作用,对观众文化水平的提升,要远比这些娱乐卫视高的多!虽然他的全国收视率,赶不上这些娱乐卫视,但它的存在非常有必要,也非常有价值。 用一句话总结,河南卫视的节目老百姓爱看,有文化、有底蕴、接地气,所以才有生命力,才能办二十几年而不衰。 补充(给没看过河南台的知友):《梨园春》,戏曲类节目,有比赛有表演。《华豫之门》,讲中国传统文化,当然也有鉴宝,品鉴古物。《武林风》,武术打擂及表演节目。《汉字英雄》,关于汉字的节目,比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要丰富得多,不光是听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