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秋月是谁画的啊??

你好请问一下<爱尬聊_百科知识>,黄山秋月是谁画的啊?
流心雨 15小时前

黄山画派,是指清朝初所扎根黄山,潜心体味黄山真景,描绘黄山神妙绝伦的境名胜,在山水画史上独辟蹊径,勇于创新的一个不同籍贯的山水画家群。“黄山画派”的三大支柱梅清、石涛、渐江。

近代画家黄宾虹、汪采白、刘海粟、张大千、李可染、赖少其等大家也都留下了以黄山为题材的作品。尤其是艺术大师黄宾虹,他少年时开始临摹董其昌、石涛、渐江、查士标的作品,十九岁首次游黄山就被山中胜景深深吸引,一生九上黄山,自称“黄山山中人”。他继承了黄山画派师法自然的传统,同时又博采众长,融会中西。晚年风格从淡恬清雅变为浑厚凝重,达到了物我两忘,随意自如的境界。他十分重视黄山画派的研究,亲手编辑了《黄山画家源流考》一书。无论是在绘画艺术上,还是在学术研究上,黄宾虹都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黄山画派”,是近代黄山画派中声名昭著的人物。

与黄宾虹同乡的汪采白,是民国时期的一位山水画家。他对黄山画派亦深有研究。他擅长于画黄山的青山绿水,格调清新明快,有《黄海卧游集》画册,颇具现代山水画的特点。他的作品曾在巴黎国际艺展会获一等奖。

世界著名的国画大师张大千曾数上黄山,记下了不少黄山景观,出版了


ycgq1982 15小时前

  是的,已经在2011年万隆春季拍卖会上,被一神秘买家排走,拍卖价1550万。这幅大画气势恢宏、化工精细、故而升值空间巨大,价值连城。

  李可染的山水画重视意象的凝聚。他强调作山水画要从无到有,从有到无,即从单纯到丰富,再由丰富归之于单纯。

  另外,再向您介绍关于李可染的情况。

  李可染的山水画重视意象的凝聚。他强调作山水画要从无到有,从有到无,即从单纯到丰富,再由丰富归之于单纯。他在40年代的山水作品还留有朱耷、董其昌的影子,清疏简淡,是一种线性笔墨结构。50年代以后的作品,借助于写生塑造新的山水意象,由线性笔墨结构变为团块性笔墨结构,以墨为主,整体单纯而内中丰富,浓重浑厚,深邃茂密

  他多取材于江南与巴蜀名山大川,因而融铸了他风格中的幽与秀。他的纯朴、醇厚的北方素质又使他的风格溶入了朴茂深沉。他又将光引入画面,尤其善于表现山林晨夕间的逆光效果,使作品具有一种朦胧迷茫、流光徘徊的特色。从总体看,李可染的山水画比明清山水画更靠近了对象的感性真实,从某种意义上看减弱了意与形式趣味的独立性。这是对于明清以来山水画愈益形式化、程式化倾向的一种补正和突破,

  李可染有扎实的素描功底,他的作品让人感受到了屹立千年的中国山水。一种范宽式的饱满构图,山势迎面而来,瀑布浓缩为一条白色的裂隙,用沉涩的笔调一寸一寸地刻画出来,绵绵密密地深入到画面的每一个角落,在一张纸上,表现出最大最丰富的内容。李可染的水墨画一扫逸笔优雅的文人积习,尤其是那以悲沉的黑色形成的基本色调,深深地抓住了人们的视觉。而在这悲怆旋律的制约下,画中即使偶有淡淡的幽雅,也会被这“黑色世界”造成的凄迷的基调所吸引。

  李可染山水画的价值,主要是他创造性地探索出了一种新的图式,并且表现出了浑厚博大的精神力量。

  造成李可染作品高价位走势其原因有四:一是名气大。李可染在近现代中国画坛上曾经被冠以无数的美誉、头衔,其声名可谓首屈一指,妇孺皆知。二是质量高。李可染的作品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具有迷人的艺术魅力。三是个性强。李可染作品个性鲜明,面目独特,风格自我,在画坛上独树一帜。四是数量少。

  李可染的作品存世量在2000幅之内,市场上流通只有800幅左右,所以物以稀为贵。现李可染的作品行情与齐白石、徐悲鸿、傅抱石等人处于第一层高价位的行列。


360U3382728498 15小时前

张大千的画1943年作

三到黄山绝顶行,年来烟雾�晴明。平生几两秋风屐,尘腊苔痕梦里情。六十三年甲寅夏,爰翁七十有五岁

款识:三作黄山绝顶行年来烟雾锁晴明平生几多秋风履尘蜡苔尘痕梦里情

癸未十二月写黄山云泉似永晖仁兄方家正之大千张爰

钤印:张爰私印(白) 大千(朱)

题识:张大千黄山云泉图 癸酉新正 壮暮翁谢稚柳八十有四

钤印:稚柳(白) 壮暮(朱)

作者

张大千

尺寸

120×68.5cm

作品分类

中国书画>绘画

创作年代

1943年作

估价

RMB  400,000-600,000

成交价

登录后可查看

专场

中国书画

拍卖时间

2010-12-21

拍卖公司

宁波富邦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会

2010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款识:三作黄山绝顶行年来烟雾锁晴明平生几多秋风履尘蜡苔尘痕梦里情癸未十二月写黄山云泉似永晖仁兄方家正之大千张爰

钤印:张爰私印(白) 大千(朱)

题识:张大千黄山云泉图 癸酉新正 壮暮翁谢稚柳八十有四

钤印:稚柳(白) 壮暮(朱)


未来在远方2015 15小时前

黄山迎客松 收藏者:董良达 

  藏品来历:现代画家董良达,董寿平惟一之孙。籍贯山西,现居北京。董良达自己也能书善画,作品酷似爷爷董寿平。自幼跟随爷爷,在书画行业耳濡目染,在书画鉴定和收藏方面亦有一定造诣。重文轻商的家教,使其对于家传书画的价格,并不特别关心。爷爷身后留给自己的书画作品,除非是社会公开拍卖的,他也不清楚价格,对他而言,爷爷的作品,是家族文化的传承,不是后代坐享其成的资本。 

  藏品特征:创作时间是甲子年(1984年)春天,尺寸为方形,140厘米乘160厘米,装裱形式为镜心。画家用苍劲雄强的笔墨,描绘了典型的黄山迎客松形象,画面的远处,绘有黄山远峰,笔墨简约有力。画面有三方印章,分别是:“董寿平”、“寿平八十以后”和“丹青不知老将至”。 

  相关背景资料:董寿平、当代著名画家、书法家。生于1904年,卒于1997年。山西省洪洞县人,出身诗书世家。董家收藏文物书画甚多,海外闻名。董寿平受家庭影响,自幼就喜爱书画。董寿平善画梅竹,朱砂红梅堪称绝技;写竹时笔墨简练,坚挺轩昂,构图空灵,以书法为之,浑厚古朴。所写墨松富有生活气息,笔墨苍劲,繁简相宜。山水画卷则多以黄山奇峰老松为题材,不拘峰石之形似,而求整幅气韵的统一,在画界享有“董梅”、“寿平竹”、“黄山巨擘”的雅誉。1978年董寿平为人民大会堂北大厅作巨幅《苍松图》,为各界人士称道。国内除“董寿平纪念馆”集中收藏他的作品外,各大美术馆也都藏有董寿平作品。鉴定专家:董立君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史博士、文化部《美术观察》副总编 评述:董寿平先生,他是以画黄山的景色出名的,是一个上个世纪很著名的画家,社会影响比较大,黄山大家更是很熟悉,它以风景名胜著称,历史上大文学家 大画家,都在黄山居住 生活,作了很多黄山的作品,董寿平先生这幅作品,是他晚年的作品,用笔很注重,这个笔墨之间干湿的对比,像蘸墨和淡墨对比很明显,这幅画用得就很好,题材是选了常用的,我们最常见的题材,松柏这一类的,松柏 大家都知道在中国画里面,是拿它来象征君子风度的,这个(作品)应该算是他的力作。


luanlin6141 15小时前

迎客松名始见于1859年黄肇敏《黄山游记》,第一次摄入镜头是1912年,由著名画家汪采白拍摄,可惜至今未找到照片。目前能看到的迎客松最早照片是黄炎培1914年拍摄的,此时的迎客松平展、挺拔、圆润,极富精气神。


爱吃麻辣香锅 15小时前

石涛(1642-1718)广西全州人,公元 1670-1687年旅居安徽宣城。在此期间,石涛活动在黄山和敬亭山一带。28岁时,石涛第一次游黄山对他日后的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受石涛作品的感染,梅清也在1671年第一次上黄山。其后石涛和梅清又多次登临黄山。梅清笔下的黄山,以黄山的真景作依据,更将自然的黄山升华为艺术的黄山。梅清自认 “余游黄山之后,凡有笔墨,大半皆黄山矣”。可见黄山在画家艺术创作中的重要位置。由于梅清和石涛的介入,新安画派突破了地域的局限,从而形成了人们所说的“黄山画派 ”。石涛、梅清、渐江被称为黄山画派三巨子。他们不受古法束缚,虽同属一流派,却都有鲜明的个性和艺术风格。“石涛得黄山之灵,梅清得黄山之影,渐江得黄山之质”(贺天健语)。


编辑 举报 2023-04-17 12:50

0个评论

暂无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