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总觉得党给我的荣誉太多了”?
环球人物微信微信官方账号消息,3月4日晚,《感动中国2022》揭晓,钱七虎位列其中
去年,这位中国工程院院士获得了“八一勋章”。作为我国著名的防护工程专家,中国现代防护工程理论的奠基人,在他指导下的一系列地下防护工程,形成了几十年来中国战略防御的基石。
同样在去年,《环球人物》杂志隆重选举钱七虎院士为2022年度人物。
解密前,他的名字,连同地下防御工程,都是绝密。直到近几年,人们才认识到,他倾其一生,为中国打造了一座坚不可摧的“地下钢铁长城”。
“吃的穿的用的都够了。”
钱七虎以节俭闻名。
他绝不允许剩饭剩菜;衬衫穿到袖子就舍不得扔;为了省钱,他能坐头等舱也要坐经济舱,并告诫随行人员,科研经费都是国家的钱,省一点是一点!
但他也以慷慨著称。2013年,钱七虎向淀山湖镇贫困家庭的学生和住在淀山湖镇福利院的老人提供了援助。2019年,钱七虎院士将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800万元奖金,全部捐给慈善基金。每年增值部分将主要用于支持新疆阿图什、贵州碧江贫困家庭学生在昆山对口帮扶、东西部合作等项目。
2018年获得最高科技奖后,他在第一时间将800万元奖金全部捐出,在昆山设立助学基金,资助更多品学兼优的贫困家庭孩子,让他们好好学习,好好学习。
钱七虎的捐赠证书
后来江苏省给他配套奖励800万,他一分钱也没留:100万给青年科研人员,50万捐给母校上海中学,650万捐给爆发新冠肺炎疫情的武汉。
有人问他:“你就没想过给家里留哪怕一点吗?”
钱七虎回答说:“因为我觉得我吃得饱,穿得饱,用得着。我不需要买什么豪华别墅,过着奢华的生活。”
事实上,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钱七虎一直在资助烈士子女和贫困学生。他每年从奖金或工资中拿出3万元,2万元资助青年学生,1万元帮助老人。
面对来自社会的赞誉,他说:“我总觉得党给了我太多荣誉。我一定活到老,从中吸取教训,继续为经济社会建设做贡献!”
所以,在很多人已经退休的年纪,他依然像个“空中飞人”<爱尬聊_健康养生>一样东奔西跑。一天24小时,他基本不闲着,白天开会研究项目,晚上给学生上课批改论文.
退休后,钱七虎很少闲着。
他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成为防护工程领域的中坚力量。
在他看来,培养人才是他的第一大任务。而他的教育理念就是一句话:“把更好的机会留给年轻人。”
在奖项排名上,他总是推脱,不肯把他放在第一位,有的甚至根本不肯把他放在自己名下;学生有时会用他的名字写文章,他也规定所有用他名字的文章都必须经过他的审核,所有不是他写的文章都不允许做第一。
无论工作多忙,钱七虎都坚持锻炼、散步、慢跑和游泳。3年前,82岁的他在接受采访时还透露,他仍然坚持每周游泳两次,每次游500米。
那天,他笑着说:“这是遵照毛主席的指示: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
爱国少年心
1937年10月26日,钱七虎出生在吴鹏的一艘船上。他的家人期望他有英雄气概,驱匪降魔,因为他是家中的第七大,他被命名为“钱七虎”。
两个多月前,淞沪会战爆发,日军逼近江苏昆山。我父亲在镇上就职,不愿意为日本人工作。全家人上了船,去上海投奔他姑姑。
11月15日
钱福在上海一家米店做了几年会计。他得了肺结核重病后,带着妻儿回到老家,住在这条老街上。
钱七虎7岁时,父亲因病去世,母亲在老街做起了捕鱼生意,养家糊口。钱七虎在镇上唯一的小学学习。他看到日军把一个被打死的抗日游击队员拖回来,把尸体扔在学校操场上。他还亲眼看到了被日军强征为慰安妇的受害者。“都是很可恨的东西。”
2022年,钱七虎在接受《环球人物》记者采访时说:“我讨厌它,但我觉得自己没有技能,没有办法报效国家,没有办法战斗,没有选择。这是我童年最大的痛苦。”
炮火和危险激起了青少年单纯的爱国情绪。
小时候的钱七虎。
1954年,新中国成立的第五年,这年秋天,在政府助学金的资助下,钱七虎考入上海中学。1954年高中毕业,大家怀着报国的理想上了大学,“拼命想出国,不想留在上海那个地方。”这一年,钱七虎来到哈军工,成为哈军工第三届学员。
作为一名优秀的学生,他有机会直接去苏联留学,但随后消息传来:国家急需一批军事人才,新成立的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正准备招生。他被视为“好苗子”。
出国还是留?这对钱七虎来说不是问题。
“我是乡下的穷孩子。我今天可以过得很好,接受良好的教育。这取决于党和国家。组织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
当时哈尔滨军工有五个部门,很少有人报工程部。其中防护工程专业因为要和黄土铲打交道,所以没有入选。但是当钱七虎被分配到这里时,他不仅没有抱怨,而且学习更加努力。
六年里,钱七虎只回过一次家,再也没有去看千里松花江融冰的风景。学习先进的核心技术太难了。防护工程的教材都是从苏联教材翻译过来的,缺少最前沿、最急需的内容。
“苏联在1949年就有了原子弹,但这部分内容的设计原理并不在书中。”这太触动钱七虎了:“美国全面封杀了我们,苏联老大哥帮了我们,但别人还是留了一手。”
1960年,由于表现优异,钱七虎被派往苏联深造,学习孔口防护。
钱七虎曾在苏联学习。
“防护工程中的人员和设备需要孔口提供空气,但核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也会通过孔口对人员和设备造成伤害,所以要做好孔口防护。”此时中苏关系已经破裂,苏联相关实验的研究所属于绝密。钱七虎进不去,所以他被迫改变方向,改做结构保护研究。
从那以后,二十多岁的钱七虎深深懂得:“我们买专利,是为了通用技术。核心技术,尤其是国防技术,包括防护工程,你买不到,或者说得不到。你得靠你自己。所以我理解国家提出的关键技术要自力更生。”
次年,周恩来总理赴苏联出席第22届CPSU大会,并间接会见了中国留学生。钱七虎是其中之一。
“我非常尊敬周总理。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没有个人感情。他一生为党和国家服务的高尚品质一直深深影响着我。”
许多年后,钱七虎在他的办公室里保存着一张周总理的照片。
钱七虎等人在苏联学习期间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
从苏联回来之初,钱七虎接到通知要去北京的工程研究设计院报到,但很快就接到通知,新成立的Xi安工程学院急需教师,迫切希望他去。
当时,钱七虎正准备结婚,但他二话没说,马上就结婚了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面临严峻的核威胁环境。而我们奉行的是积极防御战略,即不打第一枪。
“那如何保证‘第二次反击’在遭到敌人攻击后立即实施?”
钱七虎认为,只有铸造防护工程的坚固盾牌,才能确保中国领导人的指挥工程和重要战略武器工程的安全。
该保护工程被誉为某国的“地下钢铁长城”。
如果说核弹是军事斗争中锋利的“长矛”,那么防护工程就是坚固的“盾牌”。
钱七虎组织教师研究和讨论重大问题。
果不其然,钱七虎很快就迎来了他科研生涯的第一个艰难挑战————,设计一个可以抵御原子弹爆炸冲击的地下飞机的车库门。
为此,他来到核爆试验场调查研究。
当戈壁深处传来一声巨响,沙漠中升起一朵蘑菇云,人们欢呼庆祝时,他穿着防护服迅速冲进核爆中心勘察现场。
他发现,飞机机库的防护门虽然没有被轰炸损坏,里面的飞机也没有损坏,但是防护门严重变形,打不开。
“门打不开,飞机出不去,敌人无法反击。我们必须找出问题,进一步优化设计方案。”
钱七虎正在分析数据。
当时有限元法刚刚兴起,钱七虎决定用这种方法解决飞机舱门的计算问题,这在国内尚属首例。
然而,创新往往意味着困难。
他们的团队从来没有接触过大型晶体管计算机,在别人吃饭睡觉放假的时候,他们要多方协调“蹭”设备。最后,设备是借来的,但团队被“天书”式的计算机手册搞得措手不及。
钱七虎关起门来吃这份“天书”。两天后,他再次站在队员面前,说了第一句话:“可以在电脑上操作了!”"
历时两年多,他成功设计出当时国内跨度最大、抗力最高的飞机机库防护门,却也收到了“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的医学诊断书。
那年他38岁。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钱七虎和他的团队一直在跟踪新的进攻性武器的发展。只要敌人的核武器前进了一步,他就会琢磨和研究如何让保卫人民的“盾牌”更加坚固。
20世纪80年代,世界军事强国开始研制新型钻地弹和核弹。这些新式武器的钻孔深度可达数十米,爆破威力巨大。钱七虎提出建设超高抗力深层地下防护工程,并开发了相应的材料和结构。
“要赶上这些技术差距,实现从零到一的突破,难度不小吗?”《环球人物》记者问。
钱七虎的回答很简单:“那时,是任务压在你身上。没有退缩和胆怯的余地,只能毅然完成。这是军队教育培养出来的。党交给我的任务不是不可能完成的。给我一个任务,我会尽力完成。”
他一个个克服困难,突破了一系列技术难题,为中国的战略工程装上了“金钟罩”。
他说:“越是和平年代,越要重视国防工程建设。和武器装备一样,坚不可摧的国防工程和完善的防护体系也是我们重要的军事威慑力量,可以警告潜在的敌人,一旦发动侵略,必然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大国工程背后的人物
1992年,珠海机场扩建迫在眉睫,却被炮台山挡住了去路。
炸掉它是最好的计划。
但是队伍来了又走,都不敢接这个任务,因为难度太大:爆破总体积超过1000万立方米,而且要求一次性爆破成功。一半土石方要用定向爆破一次性抛入海中,另一半要松散破碎。必须确保1000米内两个村庄的安全.
不知所措的钱七虎带领团队迎难而上,去了珠海七天。
钱七虎和他的团队在室外爆炸现场
时针指向13点50分。随着爆破工程现场总指挥的一声令下,12000吨炸药在38秒内分33批准确引爆。这个爆炸相当于二战期间美国在广岛投下的原子弹爆炸的60%。成功了!
今天,它也被称为“亚洲第一爆炸”。
早在20世纪90年代,他就开始对未来城市发展需要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趋势进行相关研究。此后,他参与组织并主持了全国20多个重点设防城市的地下空间规划评估工作。
2010年,被誉为“长江第一隧”的南京长江隧道建成通车。这个大项目的最终建设方案也是在钱七虎的提议和反复论证后确定的。
2008年,钱七虎领导了南京长江隧道盾构的建设。
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钱七虎功不可没。作为专家组成员,他综合考虑了洋流、涌浪、沉降等多种因素,对施工中的难点问题提出了合理化建议。最后,海底沉管顺利完成最后的对接。
从黄河、青厦隧道,到西气东输、南水北调,一系列与人民息息相关的大国工程,让钱七虎孜孜不倦。
2018年1月8日,年过80的钱七虎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钱七虎说,科学家应该思想开放,负责任,“国家的需求在哪里,研究人员就应该关注他们关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