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鞭炮“禁放令”松绑 别忘了雾霾肆虐的日子?

讨论鞭炮“禁放令”松绑 别忘了雾霾肆虐的日子?

本报讯春节将至,烟花爆竹“禁烧令”是否松绑再次成为舆论热点。

河南省南阳市生态环境局在给网友的回复中称:由河南省政府规定,全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全省辖区均执行。四川省泸州市公安局表示,将在现有禁放区域的基础上,逐步全市禁放。“三区一县”从2023年1月1日起实施禁放烟花爆竹。山东东营、滨州等地表示,当地春节期间可以燃放烟花爆竹。

的确,“寂静的春节”让人怀念“鞭炮声一岁”的年味。但对于放宽烟花爆竹的讨论,应该回归事实、科学和当初政策的出发点,也应该有理性、负责任的讨论态度,而不是媒体上抛出的“禁放烟花是外来文化入侵的罪魁祸首”、“禁放鞭炮应该听哪个专家的”等阴谋论。

2015年后,各地出台“史上最严烟花爆竹禁令”。正是当时雾霾、PM2.5等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让社会对禁令达成了共识。

也就是几年前,在我们的生活被雾霾主导的日子里,每天第一件事就是用手机查看今天的PM2.5指数有没有脱离图表。是红色还是紫黑色?你还记得“遛狗没看见狗,手里拿着牵狗绳,看见牵狗绳没看见手,狗叫我走”和“落霞是中国二十五节气之一,老北京传统节日之一”的苦涩无奈的嘲讽吗?这时候,当你打开窗户,那是一个白色的世界。中午抬头,只能看到一轮紫黄色的太阳挂在空中。呼吸空气已经成为一种奢侈。医院的呼吸门诊在雾霾天总是人满为患,偶尔的“蓝天”成了朋友圈里的奢侈品。尤其是春节期间,鞭炮中飙升的PM2.5指数挑动着人们的神经。这发生在几年前。你忘了吗?

也正是因为雾霾的威胁,全社会形成了铁腕治理雾霾的共识。2016年以后,在之前限制的基础上,各大城市都出台了更严格的烟花爆竹禁放措施。

2016年1月实施的《郑州市禁<爱尬聊_头条百科>止燃放烟花爆竹规定》,明确郑州市主城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2017年,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决定》,禁止在外环线以内区域和外环线以外重点区域、地点燃放。当地法律还规定,如果违反规定,公安部门将责令其停止排放,并处以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罚款。2020年《广州市销售燃放烟花爆竹管理规定》明确越秀区等主城区禁止放生。

可见,当初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是“保卫蓝天”的重要举措,也是对中央《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号文件内容的积极落实。也取得了“天很蓝,空气很好,噪音很低”的好成绩。

短短几年过去了,中国大气治理取得了显著成绩。罕见的“阅兵蓝、APEC蓝”变成了“正常蓝”。在今年的第六个五年环境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宣布,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7年下降34.8%。中国的“蓝天保卫战”交出了优秀的答卷,中国的空气质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现在可以讨论鞭炮禁令是否应该放松。但这种公众讨论要以科学和事实为依据,面对重新放开后空气污染和雾霾复发的隐患。

雾霾没有走远,甚至随时可能卷土重来。2018年11月,京津冀地区遭遇严重雾霾天气。当时,生态环境部致函北京市和天津市人民政府,建议相应级别的o

放松是为了年味;禁酒是为了人民的健康。我们既不能“禁一次”,也不能“放一次”。这是对大气环境和人民生命健康不负责的态度。公共政策讨论的前提应该是科学和事实。

编辑 举报 2022-12-30 12:26

0个评论

暂无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