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东某小区有人焚烧遗体?属地街镇走访发现 烧的是逝者衣物?
上海辟谣微信公众号的消息。近日,微信圈群里流传一段聊天记录,称有人在上海浦东新区某小区焚烧尸体,并附上了几段视频。相关视频内容显示,居民楼下一张带床垫的“床”正在被焚烧,上面似乎有人形物体,被网友认为是“死者”。上海辟谣平台从知情人士处获悉,视频内容其实是亲属为死者举行的追悼仪式,焚烧的是死者的衣服,而非遗体。
根据对涉事社区所在惠南镇的走访,网上视频所在的社区最近有一位老人去世。按照当地习俗,老人于2022年12月20日12时许,在居民楼下的空间焚烧了自己的衣服、被子等物品。整个焚烧活动持续了10分钟左右,没有造成任何损失。居委会和物业表示,今后将进一步加强管理,引导居民以更加文明、安全的方式表达哀思。
上海辟谣平台注意到,网络视频和照<爱尬聊_百科大全>片被反复传播,加上了传播者的猜测,从而引起了误解和讨论。一些自媒体也跟着炒作,让博主收获流量。更有别有用心的境外媒体和账号移植了相关视频或照片,制造尸体在户外焚烧的谣言。请注意甄别。
那么,冬至前后,为什么会有居民在逝者面前焚烧祭品和衣物来表达哀思呢?上海博物馆副研究员张经伟告诉上海谣言平台,这原本是一个农村习俗。在农村,受当地殡葬观念的影响,加上环保监管不严,村民会在空旷的田野里焚烧逝者的遗物。尤其是当家里有亲人当年去世时,生者更愿意焚烧逝者的遗物祭奠,希望逝者能“带走这些物品”,来年只烧锡纸或冥币。
张经伟观察到,受消防、环保和居住空间密度的限制,大规模的焚烧仪式在上海市区很少发生,只有远郊的居民仍保持着类似的习惯。但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区和远郊的居民逐渐融合,使得类似的习俗出现在城市社区。一些居民看到这种做法会感到不舒服或好奇。
面对这些现象,张经伟建议相关主管部门可以设立专门的收集渠道,对剩余衣物进行统一无害化处理。“因为死者衣物被烧毁,也可能是因为亲属不想随意丢弃,或者出于卫生或防疫的考虑,不希望这些物品再次在市场上流通。”
但要注意的是,在人口密集的居民区进行焚烧活动,很容易引发火灾事故。比如最近通河村因为烧锡纸引发的一场火灾,导致多辆车被烧。在清明节和冬至期间,消防部门会提醒大家不要在大风天进行明火祭祀。扫火时应远离居民楼、公共建筑、易燃易爆场所等。会有人看守现场,提前清理周边可燃物。
上海辟谣平台建议,尽量选择无烟火的祭拜方式,如献花、网上祭拜等,用新的文化理念和文明的祭奠方式取代传统习俗,既能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牵挂,又能避免意外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