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原曾“供应全世界” 为何国内一盒难求??
中国新闻周刊微信官方账号消息,疫情防控转向后,核酸悄然退出,抗原迅速缺货。
自12月9日国务院发布《新冠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工作方案》,提出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抗原检测试剂盒储备以来,抗原检测试剂已被提升至新冠肺炎防控“战略储备物资”的地位。
在“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的呼吁下,退烧药、感冒药等药物的需求量猛增,抗原的需求量也猛增。
但最近对抗原最直观的感受有两个:一是贵,二是买不到。
防控政策发布以来,抗原价格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放开政策半个月过去了,抗原试剂还是“一盒难求”?
抗原价格,从突然暴涨到下跌趋势。
国内抗原价格的曲线变化是基于“新国十条”政策。
有着多年医药500强销售经验的陈氏医疗创始人赵贤说,12月份之前,一个抗原给经销商的价格差不多是一元多。随着12月7日“新国十条”的发布,抗原需求增加,生产成本随着工厂生产人员的增加而增加,所以给经销商的价格涨到了近3元。
终端零售价涨得比成本价还凶。刘佳在北京经营一家医疗器械企业,他对这半个月来抗原价格的变化有着非常深刻的感知。
他透露:“第一周,从我这里出来的抗原,最初的价格应该是3.5元/片左右,但一手掉下来,末端有6、7片抗原也是常有的事。”这一价格趋势已经稳定了大约一周。第二周抗原大量缺货,价格也暴<爱尬聊_健康养生>涨。“单件价格涨到十几块了,还是供不应求。”
十几块钱一片的抗原只是“魔女”,有的商家卖到几十块钱一片。成都一网友也曝出成都一家诊所卖40个抗原,工作人员还说“贵就不买了。”
价格飙升是需求飙升的共同作用。今年年初,海外市场也经历了抗原价格暴涨的阶段,其中澳大利亚最为“疯狂”。
今年1月,澳大利亚竞争和消费者委员会主席罗德西姆斯(Rod Simms)公开表示,抗原试剂盒在中国的价格已经飙升,一家网络零售商甚至列出了500澳元的价格,而药店单个检测试剂盒的价格目前为70澳元,而此前药店的试剂盒价格约为10澳元。
我们吸取了海外抗原价格暴涨的经验,随之而来的是国内抗原价格暴涨的市场乱象。国家相关监管部门从政策端到执法端都对抗原恶意涨价进行了重罚。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关于涉疫物资价格和竞争秩序提醒告诫书》
随着多方监管的完善,“疯狂抗原”逐渐偃旗息鼓。
最近一周,在“严打”行动下,抗原不合理涨价的混乱现象得到初步遏制,价格逐渐稳定在4 ~ 8元左右。
在很多家电平台上,抗原都处于预售状态。以淘宝为例。振德、九安医疗、生命源的价格大多在5、6元左右,乐普的稍微贵一点,8.6元的。
来源:天猫抗原专区
药店的价格也稳定了下来。北京一家药店的工作人员说,从22日开始,每天都会有一些货到,10包、100包都有。每个5元每人限购一盒。上海某药店是“每盒5包25元。”
自称有资质的卖家杨宇说,最近一个抗原的价格在7元左右。“零售价会贵0.5元到1元,量大可以优惠到6块多。”还没谈完,抗原价格飙升到十几块。他坦言“那个阶段已经过去了,现在价格不会有太大变化。”
对于未来抗原价格的走势,几乎所有受访专家都认为,抗原生产成本将进一步降低,随着政策的持续开放和充足的产能,抗原生产成本将进一步降低
比如有公司采购人员拿着现金在生产厂门口等着;某电商平台每天中午12点准时抢购抗原现货;去药店买还得跑,因为“要抗原,马上来,下班再来,没有任何保证。”北京一家大型连锁药店的工作人员这样提醒我。
从抗原市场紧张的供需关系中,很难看到“中国制造抗原,曾经供应全球”的影子。
据中国海关统计,2021年,我国抗原检测相关产品出口额超过700亿元,主要出口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今年年初,1-3月检测试剂出口额在140亿元-180亿元区间,出口额再创新高。
抗原“中国制造”在国外有多普遍?
在今年年初疫情肆虐的澳大利亚,《每日邮报》举报澳大利亚治疗用品管理局批准了21种抗原检测试剂盒,其中15种来自中国,占71.4%。“澳洲抗原70%是中国制造”一点也不夸张。
当时很多企业为了应对海外抗原需求飙升,增加了很多产能。例如,今年4月,万福生物在年度业绩说明会上透露,公司从2月份开始持续增加产量和产能,两个月内产能已经达到1000万人/日。
第二季度,海外市场防控政策发生变化。多国取消综合防疫措施,暂停抗原试剂盒免费发放计划,国内抗原出口锐减。据海关统计,4-7月,检测试剂出口额降至18亿元-40亿元区间,较峰值下降90%。如果这些丰富的出口能力被释放到中国,国内抗原问题可能会得到缓解。
那么,这些出口能力有没有释放给中国?为什么在国内还是“一箱难求”?
赵显认为很大一部分出口产能无法释放到国内。
首先是“资质问题”,他解释说,“在国内获得抗原注册证需要两年多的时间,而国外所需时间和审批流程都比较简单。获得国外出口资质的企业有上百家,而国内有注册证的抗原企业只有40多家。取得国外资质不允许在国内销售。”
二是“不划算”。他认为,“随着政策的松动,抗原需求会趋于平衡。有国外注册证的企业不太可能花大量的时间和成本在中国获得注册证,他们可能会回到他们的核心业务IVD。”
然而,在海外需求减少后,拥有国内注册证书的40多家企业中的一些企业也相应减少了生产。
杭州一家抗原试剂生产企业的工作人员曾透露,“公司以前的抗原主要供应海外。海外需求减少后,当时国内以核酸检测为主,公司陆续减产。”12月初抢购的抗原试剂大多囤积在企业仓库里。
12月后,国内需求激增后,囤积的商品很快被清空。即使多家抗原试剂生产企业公开表示正在积极扩大产能,比如之江生物表示力争12月和1月产能翻两番;明德生物表示,正在招聘以确保抗原生产……但要达到抗原供需平衡还需要一段时间。
R&D一家制药企业的高级经理李进说,抗原的生产要求非常高。“抗原检测试剂盒属于三类体外医疗器械产品,其生产条件一般需要在10万洁净区进行。”这导致如果新生产线投产,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达到生产标准。
上海新潮生物副总经理杨叶在“新国十条”发布后对媒体表示,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压力和原料短缺,公司扩大产能的道路被“堵死”。“一群吴的工人
不过,李进也表示,目前,抗原检测试剂产品的生产过程已经实现了自动化。“即使是最复杂的硝酸纤维素膜生产过程,也可以实现自动化的点膜、涂布、干燥、切割等过程。”他认为,如果有足够的洁净区空间,并且设备调试很快成功,产能扩张会很快,预计一个月内就能大幅提升产能。“抗原短缺的问题可以比药物短缺的问题解决得更快,”他补充道。
一方面,生产企业短时间内提高产量需要时间;另一方面,很多企业生产的抗原都是政府监管的。
亚龙公司在近期的投资者电话会议中表示,目前抗原销售的渠道场景已经发生变化,主要集中在政府采购,比如政府疾控中心采购用于社区配送。济南一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工作人员说,“基本上生产多少,政府就拿多少”。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政府优先分配给中小学、医疗服务机构、养老院等重点民生保障单位,意味着部分企业的大部分产能无法自由流通到零售市场,这也是个人消费者难以买到抗原的重要原因。赵贤预测,抗原会流向各大正规药店,完成全国供应,然后流向各大经销商和电商,直到个人很容易买到。"大约需要两个星期。"
此外,“抗原黄牛党”的囤积使得本已稀缺的抗原资源“雪上加霜”。
几个有抗原库存的个人卖家表示,他们都掌握着不止一个厂家的货源,“每天能发货2-3万份,但具体数量和厂家不一定”。当被问及是否有销售资质时,几个卖家都不回复。
最近两周,在国家对无资质医疗器械销售者的严厉打击下,与两周前相比,“黄牛”已经不那么猖獗了。
上海查处一起非法倒卖抗原案。
刘佳透露,“最近几周,至少被曝光的‘二道贩子’少了很多。”
据另一位接近“黄牛”的知情人透露,“我身边很多人都不敢做了”,因为过去一周监管部门管得很严。“我认识一个人,有厂家的渠道,去工厂拉了几十万的货,运输途中被扣了。”
随着企业加大产能,打击“黄牛”,政府部署,“抗原问题”正在逐步缓解。李锦说,“医疗器械生产规模的扩大比药品生产规模的扩大受到的限制更少,短期内更容易扩大产能。”此外,赵显认为,“感染高峰过后,对抗原的需求也会下降,政府也在努力调配保险供给。”在诸多因素的共同推动下,抗原行业将很快恢复正常。
对于普通大众是否需要囤货的问题,所有受访专家和业内人士均表示:“不建议囤货。”
(文中赵贤、刘佳、杨宇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