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药从柳州“人肉”背到北京 “一瓶药瞬间变成了十瓶”?
用锡纸包装的退烧药和手写的使用说明。唐晓云供图
冰点周刊微信微信官方账号消息,布洛芬片从柳州乘飞机来到北京。与之一起的,还有20盒连花清瘟胶囊,60个N95口罩,2瓶100片的对乙酰氨基酚片。为了应对北京的这次疫情,唐小云让朋友从柳州“人肉”出这些毒品。在我朋友28寸的行李箱里,这些药几乎占据了四分之一的空间。
在北京,这些药物的旅程才刚刚开始。在朋友到达北京的当晚,唐晓云点了羊蝎子火锅的外卖,到她位于朝阳区的家中与她见面。但唐晓云几乎没吃那顿饭。吃饭的时候她打了十几个电话,过了一会有人敲门。闪骑们在门口来来往往,拿着一个又一个装满药品的小包裹,发给等待的朋友。当天晚上,唐晓云在同城送了近10个快递,一直没有收到一分钱。
类似的场景在药品和运力紧张的北京并不少见。有人用了一瓶1000片的对乙酰氨基酚片,几乎帮了整个社区的人求助,包括拄着拐杖的老太太,怀孕十周的孕妇,独自在家的70岁老人。
唐晓云的药也在随后的几天出现在了很多人的家里。有的是很久没联系的老同学,有的是同小区的邻居,有的是只加了微信没说过话的朋友。唐晓云一一询问了对方的需求。整箱药不够的时候,他把100片对乙酰氨基酚片拆开,按照需要的剂量用锡纸包好,并附有手写的用药说明。“一瓶药瞬间变成了十瓶”。
这批药品的漂流开始于12月8日。就在前一天,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刚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的“新国十条”。发现身边有朋友“杨”,但他没有准备药。线上线下购药紧张,得知老家朋友张金建即将从柳州到北京出差一个月。唐小云半夜11点给她打电话,列了一个药品清单:“连花6盒以上,越多越好。20盒以内可以收藏,送给家人朋友。”
12月9日,柳州,疫情仍处于平稳阶段,但感冒药和退烧药供应紧张。跑了5家药店,买了10盒布洛芬和60个N95口罩。就连华清瘟也难买多了,连6家药店都没货。最后,他们从一个熟悉的小药店老板那里找到了药。~
北京的疫情越来越严峻。直到去机场前夕,张金健的老公还在劝她退票:如果工作不是特别急,要不你再慢慢走?你可以把药送过来。张金健一点也不犹豫:“工作可以拖,但承诺的好药还得带。快递很慢,大家还在等。”
在飞行前,有八个朋友联系唐晓云提前预订药物,田放是其中之一。12月9日,有老人和孩子的田放在网上订购了一批药品。她乐观地预测,当情况变得严重时,药差不多到了。
但是病毒没有按计划出现。方69岁的父亲是第一个被感染的人。9号晚上开始高烧,家里没有退烧药。
在紧急情况下,田放不得不向邻居求助。一个邻居给两个人提供了药,从发烧咳嗽到喉咙痛。邻居也被感染了。他找来一个塑料袋,把药装进去,喷上酒精消毒,从三楼的窗户扔给在楼下等着的田放。
那几天,网购药品的发货时间一天比一天拖。方形容,好像被推到战场,才发现枪里没子弹。不能总是依赖邻居的<爱尬聊_头条百科>补给。12月10日,田放联系了唐晓云,并预订了第二天晚上将乘飞机到达的药品。
刘婷也在12月9日向唐晓云订购了毒品。预约后的第二天,室友接了一个共同的朋友。我的朋友出现了症状,有两个孩子在h
当时在北京,住房转移排队,社区工作人员自己也很“积极”。刘婷犹豫了10分钟。人的自我保护本能让她想拒绝。但是想到朋友的两个孩子,我又不忍心拒绝。她心想,不管大人多么抗拒,扛过去就好了,于是对朋友说:“算了吧,你们不能在一起了。”
但对病毒的担心仍然无时无刻不在困扰着刘婷。晚上,她去她家附近的湖边跑步。这是她一生中第一次在冬天参加趣味跑步。“因为疫情离我太近,我需要临时锻炼”。
朋友来了不久,刘婷的室友也感染了。两人都发烧39度。刘婷给大家做饭送水。14日,两个朋友的烧好了。刘婷下班回家,发现已经恢复体力的两个人正戴着口罩在厨房准备晚饭。刘婷回来,他们都回头:“你想吃什么?”刘婷觉得那一刻她看到了爱情的回归。
北漂的孤独会放大缺医少药的焦虑。29岁的回忆说,她最焦虑的时刻是在“双十二”那天早上,刚搬来一周的室友告诉她,她是“杨”。此前,项燕办公室的一位同事检测呈阳性,她并不太担心。“我觉得只要做好防护,问题不大。”但在出租屋里,她不可能和室友完全隔离。她没有退烧药,也没有办法逃脱。
家里没有抗原检测试剂盒,项燕总是关注自己的状态3354。他时不时地吞咽,感觉喉咙痛,摸摸额头,看看有没有发烧。晚上项燕经常觉得忽冷忽热,头晕目眩,胸闷咽干,怀疑被套是不是厚了。每天,她都用手指数着室友。“第三天最毒,第四天会好一点”。
12日下午,项燕看到了唐小雨发的“柳州天使送药”朋友圈。虽然加了微信后和唐晓云几乎零交流,但项燕还是在下面的评论区试着问了一句“我妹妹布洛芬多吗?刚好够用两天。”
唐晓云第一时间回复了项燕,第二天给她送去了10片对乙酰氨基酚片。项燕想转药费和快递费,但唐小云不要。“疫情当前,大家注意保暖”。
最后,这箱来自柳州的药被按需拆分成小包,“漂”进了近20个家庭。刘婷家和唐晓云关系比较近。得知刘婷家里还有两个病号。唐小云12号把药开过去,挂在门把手上。11日晚,方泽收到了唐晓云的药。当天晚上12点多,她和老公开始发烧,药马上派上了用场。方觉得这是一场及时雨。“当你无助的时候,有朋友可以帮助你”。
跨越千里的医学。唐晓云供图
善意也有另一种反馈可能性。在厦门出差的楚楚向唐晓云订购药品,但北京的一个朋友发烧,缺药。楚楚让唐晓云把他的2盒药直接闪给发烧的朋友。朋友问:“你能让她给我们10盒吗?”楚楚生气地笑了:“她不是毒贩,只是有机会买了些药。她的朋友把她的药义务从柳州‘飞’到了北京,她好心地分担了。你还要10盒吗?”
但更多的人选择传递自己的爱。在唐晓云答应邮寄药品后,项燕将同事留下的6片布洛芬给了另一位出现症状的朋友。一家人基本康复,网上药品陆续到货。田放决定把它们转让给那些更需要它们的人。
送完药第二天一大早,张金健就接到了家里的紧急消息,从北京飞到了新疆。刚到不久,张金健就开始发烧。唐晓云觉得很遗憾。“你只给北京送过一次药,就传染给你了”。张锦健安慰她:“没关系,无非是杨。能帮到大家真的很好。”
柳州的疫情也日趋严峻。12月14日,住在柳州老家的父母告诉唐小雨,现在柳州买不到药了。唐小云马上拿出了一些药
14号,唐小雨也开始发烧。她在朋友圈发了一个vlog,分享自己“杨”后的感受和注意事项。朋友在群里开玩笑,算“为爱发烧”。知道或不知道她送药经历的朋友来关心她:你感觉还好吗?你有足够的药吗?告诉我你需要什么,我会帮你找到的。
唐晓云在稿纸上画着笑脸,每拿一袋药就写一句“祝你早日康复”。“在社会困难面前,我们不是一个人在奋斗,而是人们相互支持。一切都会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