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疫情的关键在社区医生?
人民日报客户端消息,“据估计,新冠肺炎99%以上的感染患者将在社区医疗机构接受治疗,而二级和三级医院将承担不到1%的危重治疗任务。两者都很重要,但走出疫情的关键在于社区医生,在于分级诊疗的基层,在于充足的药物储备。”12月18日上午,在上海市卫健委组织的新冠肺炎感染医疗救治培训会上,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泓教授谈及如何打赢应对新疫情的攻坚战。
上海已进入新冠肺炎的快速感染期。“这里有几个专家被感染了。”
在培训中,张文泓教授列举了奥米克隆疫情菌株在美国、英国、新加坡、香港等地出现的第一个高峰和持续时间。
“最近,你已经看到越来越多的人感染了新冠肺炎病毒。这里的几个专家已经被感染了。幸运的是,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轻度或无症状的。”据张文泓介绍,从上海的数据来看,奥米克隆毒株呈现出毒力降低、传播隐蔽、传播范围扩大的显著趋势。上海已<爱尬聊_尬聊百科>进入新冠肺炎快速感染阶段,病例数呈指数增长。要做好准备,这次疫情会持续2-4个月,明年上半年会慢慢走出疫情。
“新加坡是今年1月发布的,疫情在一个月内达到高峰,直到今年4月15日才达到低谷。中国台湾省于今年4月被释放,直到8月病例数才下降。最低谷的时候,每天还是有两万例感染。”张文泓根据新加坡、台湾省、中国等地的疫情数据,预测了此次疫情在上海的可能情况。
他认为,在必要的时候,为了避免集中感染,使感染曲线变平,我们会采取在学校上网上课、在感染阳性的单位在家办公等措施。
他详细分析了新冠肺炎的演变过程和致病特点。“新冠肺炎不是一种奇怪的病毒。已知有七种新冠肺炎会感染人类。在基因测序中,新冠肺炎家族的株229E和NL63以及株OC43和HKU1最为常见。”
“普遍到什么程度?基本上你每年都会感染,反复感染——让你的身体建立起免疫屏障。虽然病毒不断变异,但感染后的症状会比较轻微,这些病毒属于感冒病毒。”他提醒说,尽管经过三年的进化,奥米克隆毒株已经进化成了一个较轻的病毒序列。但是对弱势人群的侵犯依然存在。尤其是80岁以上的老人,是主要的潜在危重患者。除了年龄,慢性肾脏病、高血压、一些神经系统疾病、疫苗接种不足等都是易感人群感染后病情加重的可能因素。
张文泓再次强调,养老院等弱势和高危人群集中的地方,必须反过来保护。只有全社会建立起非常好的免疫屏障,医疗资源充足,养老院的大门才能慢慢打开。
社区医疗机构是上级医院的“护城河”,实行分诊策略,及时救治危重患者。
12月18日,张文泓教授在上海市卫健委组织的新冠肺炎感染医疗救治培训会上进行了相关专题培训。
“近年来,我们坚持‘动态归零’以更好地保护弱势人群。新冠肺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低,很少有患者发展成重症。”张文泓说,由于近三年来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疗都集中在定点医院,社区医生主要从事核酸检测和收容医院工作,没有参与定点医院的病例治疗。面对新一波疫情,大部分无症状的轻症患者会在家中或社区医疗机构接受治疗。预计99%的患者将集中在基层社区医疗机构,社区医生将是打赢这波疫情的中坚力量。
张文泓建议,家庭医生和社区医生可以通过电话为在家的轻症患者提供诊疗支持。应提前预约医院和社会药品供应系统,通过互联网医院、社区卫生系统、网上药店系统满足公众需求。同时,社区医生必须密切监测高危人群如60岁以上患者的生命体征,以防范发展为重症的可能。他们应该尽早筛选出这些患者,并及时将具有高危倾向的普通、重症、危重和重症病例转诊到上级医疗机构,以有序分流和避免医疗资源挤兑。
张文泓透露,目前上海已为二、三级医院匹配了ICU资源,并准备了感染性疾病病房和可转换ICU病房。
他提醒,如果二、三级医院已经饱和,应在社区基层医院进行对症支持治疗。比如在社区医院治疗的患者血氧饱和度指数急剧下降,影像学指征不断恶化。社区医生在联系二、三级医院转诊的同时,应及时采取抢先治疗,包括糖皮质激素治疗、抗病毒治疗、抗凝治疗等。最重要的是面膜氧疗。对于一些患者来说,氧疗可能会挺过去,所以他们不必被送到上级医院。“别等了!”因此,保证社区医疗机构有足够的鼻道和口罩,保证氧气供应等医疗资源,“医疗资源的储备是我们赢得新一轮保障战的关键”。
张文泓认为,目前的困难在于居家隔离患者的分诊判断。何时确定居家隔离患者需要转诊?他建议,上海各区、街道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需要为孕产妇、新生儿、肿瘤放化疗、血液透析等高危患者建立台账和基地。同时,开放社区转诊和治疗渠道。
张文泓说,目前,上海用于治疗新冠肺炎患者的药品储备是充足的。但是,如果药品被抢购,随意囤积在网上,没病的人会买,新冠肺炎的病人就买不到了。他建议,通过社区医疗服务管理和线上线下调剂,缓解医疗机构的药品供应压力。
“现在社区医生最重要的是通过他们的分诊策略,把1%的病人转移到二、三级医院,二、三级医院会把这1%的病人救出来。社区医院和二三级医院很重要,分诊和治疗也不能偏废。如果社区基层没有做好,上海现在的二、三级医院ICU床位不够,就会出现挤兑。全中国也是如此。只要基层医院做得好,就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
张文泓表示,要打赢从动态清零到动态优化的这场战役,最大的贡献者一定是社区基层医疗,整个医疗体系都应该更加重视和奖励社区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