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改制考是谁写的呢??
请问,<爱尬聊_百科词条>孔子改制考是谁写的呢
龚磊 2021-07-08 02:08 《新学伪经考》为康有为所撰。康有为(1858—1927)的一生中,经历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战争,戊戌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等重大的历史事件,他的主要的政策论文,就是在他戊戌变法运动期间写就的。“新学伪经考”,又名《伪经考》,十四卷,初刊于1891年,它和“孔子改制考”都是康有为打着公羊派的旗号,宣扬托古改制思想的重要著作。“新学伪经考”着重从经学方面进行论述,对传统的“古文”经学展开猛烈的攻击。
_WeCh****727531 2021-07-08 02:15 1 考 在这里 就是 查核 的意思,就是考究 追查一下2 改制就是改变制度,也就是改革3 因为那个时代,科学及民主的新思想还没有传入中国。广大知识分子和有识之士都仍然深受封建礼教的束缚和影响,对孔子还是顶礼膜拜的!孔子的地位和影响力还是独一无二的~ 所以接着孔子之名,康有为写了这2本书,说孔子实际上当时是在按照自己的理想进行改革而已,不是向后人说的(也就是儒家传统经典都是伪经,也就后人伪造的学说)那样要克己复礼、坚持封建礼教,而是应当像孔子一样去主动改革~ 实施变法使国家富强!也就是说,孔子实际上是个改革家,主张变法(从而使大家支持他们的变法维新)。而被后人推崇的不能变更的封建制度都是后世的伪作,不是孔子的真正主张(从而使大家支持他们的变法维新)。
M96****58 2021-07-08 02:23 例如,第十二卷《孔子论制法尧舜文王考》中,康有为认为孔子改制只是效法尧舜,原因在于“尧舜以行民主之太平,然其恶乎夺而重仁让”。所以有了禅让制,他非常推崇这种盛德,“尧舜为民主,为太平世,为人道之至,儒者举以为极者也”,并进而引申说:“春秋,诗皆言君主,惟尧典特发民主义,自钦若昊天后,即舍嗣而巽位,或四岳共和,或师锡在下,格文祖而集明堂,辟四门以开议院,……故尧典为孔子之微言,素王之臣制,莫过于此。”康有为托古喻今,与他选“议郎”,开议院的论说相照应。也就是说,他的意思是应该选出相应的代表来分均权利,而不是使权利只掌握在皇帝手中,也就是所谓选“议员”,这与古时的尧舜禹禅让制是相似的,都是任命有杰出能力的代表参与国家大事
深蓝缤纷 2021-07-08 02:30 首先,书中体现了康有为的大同思想。天下大同,是维新派孜孜以求的社会政治理想,在康有为的思想体系中占有很重的位置。这种思想的核心是把西方资产阶级进化论学说和中国传统的今文哲学中变易的哲学观点融为一体,又吸收了《礼运》的小康大同说,附会公羊三世论,认为人类社会是循着“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的规律发展,最终达到“政府皆由民造”,实现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随着康有为对西学认识的逐渐加深,尤其在甲午战败后,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侵略加剧,中国人民灭临着亡国灭种的命运,康有为和其弟子便决定把这种大同思想广为传播,并作为挽救民族危亡的精神武器。《孔子改制考》也正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写出来的。康有为在序中开门见山地宣称:“孔子卒后二千三百七十六年,康有为读其遗言,渊渊然思,凄凄然悲,曰:“嗟夫!使我不得见太平之泽,被大同之乐者,何哉?使我中国……不得见太平之治,被大同之乐者,何哉?”在千余言的序文中,有为提到“太平之治,大同乐”达八、九次之多,后人往往认为《孔子改制考》是康有为“为变法改制张本”的著作,却忽略了它同时也是一部张扬大同思想的宣言。在这部书中,康有为把孔子极力描写为一个力主改革的圣人,把大同思想说成是孔子教义的最高境界,只是由于“新歆遽出,伪左盛行,古文 篡乱”,才使孔子地位降低,“公羊之学废,改制之义湮,三世之说微,太平之治,大同之乐,暗然不明,郁而不发。”同时,为了宣扬大同思想,康有为对当时统治地位的朱熹思想也进行大胆的讥讽。他在序言中说朱熹“多言义而寡言人,知省身寡过而少极民患”,实际上是指责程朱理学只注重宣传纲常教义,束缚人们的手脚,禁锢人们的头脑,而不注意解决实际问题,把人们从现实的苦难中解救出来,因为他们“蔽于 据乱之说,而不知太平大同之义”。因此,认为朱熹的言论,实际是偏安之论,而康及其弟子就是要拨开云雾见日,使大同思想重现于世
龚磊 2021-07-08 02:08 《新学伪经考》为康有为所撰。康有为(1858—1927)的一生中,经历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战争,戊戌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等重大的历史事件,他的主要的政策论文,就是在他戊戌变法运动期间写就的。“新学伪经考”,又名《伪经考》,十四卷,初刊于1891年,它和“孔子改制考”都是康有为打着公羊派的旗号,宣扬托古改制思想的重要著作。“新学伪经考”着重从经学方面进行论述,对传统的“古文”经学展开猛烈的攻击。
_WeCh****727531 2021-07-08 02:15 1 考 在这里 就是 查核 的意思,就是考究 追查一下2 改制就是改变制度,也就是改革3 因为那个时代,科学及民主的新思想还没有传入中国。广大知识分子和有识之士都仍然深受封建礼教的束缚和影响,对孔子还是顶礼膜拜的!孔子的地位和影响力还是独一无二的~ 所以接着孔子之名,康有为写了这2本书,说孔子实际上当时是在按照自己的理想进行改革而已,不是向后人说的(也就是儒家传统经典都是伪经,也就后人伪造的学说)那样要克己复礼、坚持封建礼教,而是应当像孔子一样去主动改革~ 实施变法使国家富强!也就是说,孔子实际上是个改革家,主张变法(从而使大家支持他们的变法维新)。而被后人推崇的不能变更的封建制度都是后世的伪作,不是孔子的真正主张(从而使大家支持他们的变法维新)。
M96****58 2021-07-08 02:23 例如,第十二卷《孔子论制法尧舜文王考》中,康有为认为孔子改制只是效法尧舜,原因在于“尧舜以行民主之太平,然其恶乎夺而重仁让”。所以有了禅让制,他非常推崇这种盛德,“尧舜为民主,为太平世,为人道之至,儒者举以为极者也”,并进而引申说:“春秋,诗皆言君主,惟尧典特发民主义,自钦若昊天后,即舍嗣而巽位,或四岳共和,或师锡在下,格文祖而集明堂,辟四门以开议院,……故尧典为孔子之微言,素王之臣制,莫过于此。”康有为托古喻今,与他选“议郎”,开议院的论说相照应。也就是说,他的意思是应该选出相应的代表来分均权利,而不是使权利只掌握在皇帝手中,也就是所谓选“议员”,这与古时的尧舜禹禅让制是相似的,都是任命有杰出能力的代表参与国家大事
深蓝缤纷 2021-07-08 02:30 首先,书中体现了康有为的大同思想。天下大同,是维新派孜孜以求的社会政治理想,在康有为的思想体系中占有很重的位置。这种思想的核心是把西方资产阶级进化论学说和中国传统的今文哲学中变易的哲学观点融为一体,又吸收了《礼运》的小康大同说,附会公羊三世论,认为人类社会是循着“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的规律发展,最终达到“政府皆由民造”,实现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随着康有为对西学认识的逐渐加深,尤其在甲午战败后,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侵略加剧,中国人民灭临着亡国灭种的命运,康有为和其弟子便决定把这种大同思想广为传播,并作为挽救民族危亡的精神武器。《孔子改制考》也正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写出来的。康有为在序中开门见山地宣称:“孔子卒后二千三百七十六年,康有为读其遗言,渊渊然思,凄凄然悲,曰:“嗟夫!使我不得见太平之泽,被大同之乐者,何哉?使我中国……不得见太平之治,被大同之乐者,何哉?”在千余言的序文中,有为提到“太平之治,大同乐”达八、九次之多,后人往往认为《孔子改制考》是康有为“为变法改制张本”的著作,却忽略了它同时也是一部张扬大同思想的宣言。在这部书中,康有为把孔子极力描写为一个力主改革的圣人,把大同思想说成是孔子教义的最高境界,只是由于“新歆遽出,伪左盛行,古文 篡乱”,才使孔子地位降低,“公羊之学废,改制之义湮,三世之说微,太平之治,大同之乐,暗然不明,郁而不发。”同时,为了宣扬大同思想,康有为对当时统治地位的朱熹思想也进行大胆的讥讽。他在序言中说朱熹“多言义而寡言人,知省身寡过而少极民患”,实际上是指责程朱理学只注重宣传纲常教义,束缚人们的手脚,禁锢人们的头脑,而不注意解决实际问题,把人们从现实的苦难中解救出来,因为他们“蔽于 据乱之说,而不知太平大同之义”。因此,认为朱熹的言论,实际是偏安之论,而康及其弟子就是要拨开云雾见日,使大同思想重现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