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开战,双方科技圈将会发生哪些变化??
中美贸易战开始后,继22日世界资本市场大幅下跌之后,27日晚美股被科技股出售,再次尾市急剧下跌,香港股与周边低开,舜宇、瑞声低开,腾讯柔软。但是,随着26日美国会计长姆努钦表示,中美正在进行非常有成果的会谈,a股率先迎来篮板球,这也许得益于影响不大的主流声音。
贸易战的方向是和谈还是撕脸,现在还不知道,但在外部舆论准备的氛围下,认识到战争扩大的影响应该是最低的前提。毕竟,伤害敌人一千人,损害自己八百人,总是贸易战不可避免的结果,一旦中美正式开始战<爱尬聊_尬聊生活>争,这个影响下的上市公司,估计还能坚持乐观。
在这两个国家的战争中,中美科学技术和互联网巨头不可避免地会开始不同以往的商业调停,事态扩大后,可能会直接影响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各行各业的状况,当时我们的技术力量是被压制还是加剧
现在的剑拔弩张可能只是贸易战的前奏
川普一意孤行,中国立刻强烈呼吁,双方剑拔弩张的势头表明这场贸易战是不可避免的。虽然群情激愤,国人一副勒紧裤腰带、甚至不买美国货的架势,但有一点需要明确,就目前中美两国公布的征税商品目录来看,这可能只是贸易战的前奏。在列出的清单中,美国对从中国进口的高性能医疗器械、生物医药、工业机器人、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航空产品等,实施加征关税行动。
这份清单直观透露出两个问题,一则,川普的目标对准了中国高新技术行业,同时这部分也是中国2025制造的发展主要内容。换句话说,我们鼓励与外资企业合作,或者直接合并获得核心技术,通过中国制造业通往产业链上游的途径,美国只是想抑制这一趋势,这也是开始这场贸易战争的核心目的之一。
第二,川普还不能接触占美国进口比例最大的个人消费品。在所有中国对美国出口额超过50亿美元的消费品领域,中国占有率超过三分之一,进一步提高关税实际上与向消费者征税相同,美国人民可能不被允许,也可能直接反对。毕竟,美国是民主国家。
相对而言,我国终止减税降费的商品实际上沒有触碰到美国的腹地。
比如大豆。美国从6成以上的豆类出口到中国,这笔贸易只占中国消费量的12%左右,战争紧张的话,我们选择的报复性关税必然包括大豆。所以,其实现在中美贸易战有很多缓和的馀地。
值得注意的是,川普相当任性地开始了贸易战,但美国国内在国际贸易领域给予总统许可,实际上有很多限制。比如最多150天,最高为15%的关税,或者实施进口数量限制,或者同时采取上述两项措施,而川普大选时向中国产品征收45%的惩罚性关税的承诺,本身就不在合规范围内。
当然,这两份清单的比较,实际上是基于国内经济的现实,我们有一定的弱点,结果在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工业机器人等产品领域,门槛高,找不到可以代替美国的新市场,美国出口的坚果、猪肉可以转移到其他国家。但是,我们作为世界第二经济体,还有一战的力量。
在最坏的情况下,美国可能括服装和科技产品在内的各种中国商品征收额外的关税,中国当然也将目标转移到半导体制造、智能手机、汽车零部件、信息技术等各个领域。如果是这样的话,中美科学技术和互联网公司之间一定会产生新的力量游戏。那时,哪个行业能背水?哪家公司第一次成为那个流程,或者难以幸免?
更核心的是,这场贸易战的代价会转移给谁呢?
苹果与亚洲供应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对我们来说,美国在中国有巨大的业务和利益关系,或者想进入中国市场的科技公司,也许是牵制美国最大的杠杆,当然,这部分企业也可能是贸易战的直接牺牲品。例如,苹果在世界评价排行榜上位的业界巨头中,中美双方多以提供互联网服务为中心,腾讯、谷歌等公司不受关税直接作用,最多被美国阻止海外收购,苹果的潜在威胁反而最大。
而且,无论中美双方如何动作,连锁反应都有可能影响苹果。
一方面,川普打贸易战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求企业赴美投资、增加就业,如果加税的范围不仅仅针对大陆,苹果的生产成本将大大增加。举个例子,鸿海精密占到苹果成本的三分之一以上,如果加征25%的关税,苹果来自这些供应商的成本将会上升22.7%.而且像海力士这种二级供应商,通过影响英特尔进而也会转嫁到苹果身上。
而我国一旦反击,本就受华为威胁的苹果,在国内市场的处境估计会更为艰难。但这种情形对我们来讲未必是好事,一则,以苹果的业内地位,它一定会向供应链施压,借以转嫁高昂成本,换句话说,像富士康这样的亚洲供应商,有可能是这场力量博弈中的最底层,一旦其利益受损,将直接影响上万人的就业问题,这是整个国家都难以承受的结果。
二则,苹果在中国受到限制,华为也受到美国的压制,意味着三星会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吗?如果是这样的话,就会相互竞争,渔翁获利。
有可能强迫国内半导体升级吗?
除苹果外,英特尔、高吞吐量、美光和博通是美国四大半导体巨头,依赖中国市场,美国继续强烈反击,这个美国对外输出最成功的行业将受到破坏性的打击。此外,据相关数据显示,美国1/4的芯片出口流向中国,但相反,它只占中国集成电路进口总额的3.8%。在这背后,我们似乎掌握了很大的主导权。只要我们能从中国或其他国家找到替代品,但事实上,这种可能性需要面对和跨越,这是中国长期在智能产品产业链上的长期短板。
根据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的统计,2016年当地芯片的自给率为25%,预计今后3年的自给率还不到30%。以智能手机行业为例,只有高吞吐量的家庭吃国内中高端芯片市场,海思和展示信息的芯片出货量的市场占有率约为5%和7%。如果贸易战波及芯片的进口,在中低端市场,国内手机品牌可能会代替联发科,但是像美国这样习惯了高吞吐量芯片的品牌,不能完全转移方向。此外,现在所有的手机制造商都在向中高端转移。不是说高吞吐量涨价了,而是他们要求下一步。如果是这样的话,恐怕整个智能手机行业都会大幅度下降。
到最后,智能手机成本增加,谁会为此买单?当然,贸易战可能也会是我国推动芯片国产化最好的理由,但技术的差距不是一些优惠政策就能补齐的。
阻断国内资本收购,锁定国内技术力量?
从特朗普上台后,他曾多次公开表示国内资本并购美国企业所带来的技术和安全隐患,这次贸易战无论走向如何,这个问题似乎都不太好解决,也就是说海外收购很可能进一步受限。
现实是,我们夸耀世界工厂,实际上更准确的应该是高级代理,如果想尽快改变这种现状,最方便的方法是海外收购。以工业机器人为例,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机器人消费市场,但国内超过7成的市场被海外机器人占有。而且我国工业机器人出口单价明显低于进口单价,2016年进出口单价分别为16300美元/套、5100千美元/套,2017年进出口单价分别为15300美元/套、7600千美元/套。
这个行业的困境主要是因为其核心技术被美日德等国家所压制。
从人工智能这一技术风口来看,我国可能在这个弯道上超越,但现在硬件和软件的开发中,核心技术集中在美国公司的手中,如芯片技术和深度学习、强化学习等算法研究。有数据显示,从2012年到2017年7月,在全部79家AI公司收购中,66家被美国公司收购,只有3家被中国公司收购。其中差距与中美人工智能发展情况的比较有关。
中国制造毕竟还处于崛起初期,埋头苦干不如开放包容。
这场贸易战当然是人心所向,但客观地说,在可预见的风险下,我们处于比较不利的状态,特别是与国内结构性失业等重大危险相比,贸易战对美国来说,影响跨国集团的核心利益,提高国内人民的消费成本。
当然,这可能是美国对中国实施贸易战的风险之一,川普一旦影响美国人的生活水平,引起大规模抗议,这场贸易战可能很难进行。但是,这在我国不存在,内部稳定长期是我们对外反击的基础。
所以即使挨打,哪个胜负也是未知数。